閩南網1月28日訊 新常態是當下最熱詞,那什么是新常態?新常態的新機遇在哪?在昨日下午的福建省政協(工商聯、科技科協)聯組討論會上,就這些問題,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與政協委員熱絡地聊了起來。2個小時,13位委員爭相發言;尤權則用了近1個小時的時間,分享看法,現場妙語連連,笑聲陣陣。“剛剛尤書記就像是一位學者,用非常通俗的語言,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讓我們受益匪淺。”主持人如此作總結,現場再次響起持久的掌聲。
省委書記尤權參加省政協會議工商聯、科技科協組討論
什么是新常態?
“既然是新常態,那就不會是一天兩天,可能一年四季都這樣”
聽完13位委員的發言,尤權說,“今天討論點的題很好,那什么是新常態?”他說,新常態下,經濟不可能始終維持在一個很高的增速,它是一個優化調整、轉型升級并行的過程,是一個新的階段。
“面對困難,過去大家可能會講抱團取暖,一起咬咬牙挨過寒冬。但既然是新常態,它就是一個相對穩定階段,那就不會是一天兩天,有可能一年四季都這樣,你怎么辦?這就是大家面對的。”
尤權說,新常態是挑戰也是機遇,而且機遇大過挑戰。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下,會淘汰一批落后企業,但也會催生一批新企業,就帶來了新機遇。他舉例說,早年大家可能都習慣清一色的藍衣服,那全國幾家服裝廠就可以了;但現在,我們女同志要是衣服穿重了,都感覺很不好意思,這就是細分市場帶來的需求和機遇。“這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勝者為王,誰留了下來市場就是誰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讓自己變為那個‘勝者’。”他說,新常態將倒逼企業改革創新,悲觀與干等都是沒有出路的。
新常態,福建機遇在哪里?
“總結起來就是,‘中央支持大、全社會關注、人民積極參與’”
聊機遇前,尤權首先談了“壓力”。他說,福建雖處東部,但仍是相對欠發達,產業基礎也相對薄弱,又處在長三角與珠三角兩個最繁榮經濟帶中,“壓力很大”。“投資者上看看、下看看,可能發現都比我們好,他就不來了,所以我們必須找準我們的優勢。”
“當然我們更要看到,福建發展也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總結起來就是‘中央支持大、全社會關注、人民積極參與’。”尤權說,政策方面,有自貿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再如產業后發優勢,鋼鐵、化工等產能過剩行業,福建相對較少,這給結構調整留下了大空間,“調整中我們就可以上大項目、好項目,選擇那些新興產業,有污染的、過幾天就關門的我們都絕對不要”。尤權還提到了生態機遇,他說,福建好山好水好空氣,這是福建的一張“好牌”。
不過,尤權也提醒,機遇它是有期限的,也就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所以大家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千萬不能錯過。
本報報道引起書記、省長重視
尤權引用海都報 談干部作風建設
在昨日的小組會上,有委員說,我省個別基層干部由于業務能力不夠,導致中央或是省里的政策難落地,建議加強培訓。
尤書記回應說,培訓很重要,但首先應該還是敬業不敬業的態度問題,也就是“庸懶散”的范疇。他說,下一階段將會繼續通過作風建設,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尤權引用了日前海都報的一篇報道《市民問政 一些部門“神回復”》,再進一步聊這個話題。他說,海都報報道說在一些政務平臺中,有些公務人員對于市民咨詢,不認真回答,繞來繞去、不知所云,還有一些推諉扯皮,被稱為“神回復”,這反映的同樣是作風問題,必須整治。
其實,就海都報這篇報道,尤權書記、蘇樹林省長均作了批示,要求各級各部門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認真答復,不能推諉扯皮、敷衍了事。(海都記者 練仁福/文 包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