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福建省改革優秀案例評選活動表揚名單揭曉。220個案例激烈角逐后,40個“佼佼者”脫穎而出。
盤點今年的名單,覆蓋面更廣,代表性更強,改革味更濃,充分說明福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邁出堅實步伐,群眾更加可感可及。
改革進入深水區,單靠“一招鮮”難成大事。如何推進改革?
有人認為,創新抓改革的方式方法,本身就是一種改革。這些年,福建通過深化運用改革“三本臺賬”、扎實推進“一市一試點、一縣一特色”專項改革等手段,打響了一批“金字招牌”。
近期召開的十一屆省委深改委第十三次會議突出強調,更加注重改革實效、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專題聽取了省委改革辦、省司法廳、省生態環境廳等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抓改革落實工作匯報,審定年度重點督促落實改革事項,充分釋放出省委既抓好改革“最初一公里”謀劃設計,也抓好改革“最后一公里”落地見效的堅定信心決心。
“致廣大而盡精微”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論。讓我們翻開改革的“三本臺賬”,透視近年來“福建改革”的宏闊圖景。
“三本臺賬”
臺賬管理,目的是抓任務落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60條中的最后一條,突出強調“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對標黨中央部署,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決定》的收筆亦在抓落實,要求“科學制定改革任務書、時間表、優先序,明確各項改革實施主體和責任”。
改革重在落實,難在落實。只有根據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先后順序、節奏時機,才能將改革的“大寫意”一步步轉化為“工筆畫”。
“三本臺賬”是哪三本?
做個比喻。若要做好一桌“改革飯”,“三本臺賬”就是福建精心編制的“菜單”。
第一本是“招牌菜”——黨中央統一部署的規定動作,這些任務必須保質保量完成。
各地同題作答、同臺競技,既要爭取最好成績,也要互學共鑒、取長補短。上一周,福建省黨政代表團先后赴浙江、安徽考察學習,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圍繞“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開展調研,這項改革就是第一本臺賬上的重要事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回真經、賦能改革,福建定能和兄弟省份攜手奮進、共同發展。
這些年,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福建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機制,就是要常常“回頭看”,推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做好改革的臺賬,讓責任更明確、進度更清晰。
第二本是“特色菜”——黨中央有要求、福建有基礎的優勢項目,要做出“閩味”特色。
翻開這本臺賬,“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一流營商環境”這項改革清晰在冊。近日,中央媒體密集報道福建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成效,其中共同提到,福建推行“一碼辦事”、智能審批等創新應用模式,加快實現政務服務“一網好辦”等,以便利化營商環境惠商暖商。
民營經濟長成廣袤“森林”非一日之功,一項項改革也需要積跬步至千里。近期有哪些突破?對標先進還有哪些差距?做好臺賬更顯重要。
第三本是“創新菜”——黨中央指方向、福建先試水的探索領域,需在試驗田里闖出新路。
哪些改革福建有責任、有條件先行先試?這本臺賬上,有國家內外貿一體化試點,有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建設等等。
這些改革看似宏觀,其實很具體。
就在今年3月26日,一輛載有2638件化妝品的運輸車輛從澳門發車,全程“不換車、不換鎖”,直達福建海滄港綜合保稅區,標志著閩粵港澳“跨境一鎖”快速通關正式啟動。而在去年7月,閩粵港“跨境一鎖”快速通關模式已落地福建。一本改革的臺賬,見證半年多來各方共同推進改革的顯著成果。
總之,這三本關于改革的臺賬,內有乾坤、包羅萬象,既保證改革穩中求進,又激勵地方“各顯神通”。
臺賬背后
“三本臺賬”是福建抓改革的方法之一。這個創新手段看似簡單,背后的現象值得探究。
于“三本臺賬”中明確目標任務。今天推進改革,遇到的多是“硬骨頭”。部分干部面對改革任務時存在“躺平”心態:有人覺得改革是頂層設計,基層只需“照葫蘆畫瓢”;有人面對復雜任務直撓頭,擔心“摸著石頭過河”會濕了鞋。
重要的一點原因是缺乏具體抓手和行動路線圖。任務臺賬明確了“改什么”、問題臺賬標注了“哪里堵”,指引思想破冰。
比如,福州實施“調研論證—成果轉化—落地實施”全鏈條改革工作機制,形成18項重點改革攻堅課題清單,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廈門構建一體化改革落實機制,通過一個改革任務配套一份改革方案、一套操作規范、一組應用場景、一個評估體系,讓推進綜合改革試點有了具體抓手。這,正是保持臺賬意識的生動注腳。
于“三本臺賬”中激發改革活力?;鶎邮歉母飫撔碌幕盍χ?。福建開展的首批24個“一市一試點、一縣一特色”專項改革任務,讓基層從“執行者”變“設計師”。
泉州探索低效用地盤活,漳州完善藍碳司法保護與生態治理機制,寧德周寧試水“碳匯貸”……這些“金點子”最初都來自基層的生動實踐。遵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辯證法,當干部帶著臺賬走村入戶進企業,聽到的是具體問題,迸發的是創新火花。
鼓勵各地比學趕超、爭創典型,更是為了營造濃厚改革氛圍,讓改革真正走進廣大干部心里,時刻坐言起行。
于“三本臺賬”中彰顯為民情懷。在福建的改革清單上,民生項目總是被標注為“優先級”。從三明醫改的分級診療到南平創新構建全民健康網格化服務體系,從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到義務教育均衡機制,這些舉措直擊看病貴、上學難等痛點。
道理其實很樸素:民生領域改革臺賬厚度足,群眾就歡迎和支持,改革自然能從紙面落到地面,從藍圖走進生活。
紙上標注的是工作,運用臺賬的是人。
臺賬里面,是系統謀劃、協同推進的工作方法;
臺賬背后,是直面問題、破除萬難的改革思維。
“三本臺賬”,三條賽道。賽道雖不同,目標很一致——
以改革創新為牽引,推動各項工作奮勇爭先、再上臺階?。ㄓ浾?劉必然 徐文錦)
掃一掃,看屏山君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