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民政廳了解到,省民政部門組織實施的“福蕾行動計劃”,今年以來,舉辦各類冬令營和探訪關愛服務活動,讓留守兒童通過度過了一個安全、祥和和快樂的寒假、春節。
政策護航 優化關愛幫扶
在福清,留守兒童小林因父母離異,父親長期在外地打工面臨學業、生活等方面困難,經過福清市民政局鏈接福州市心本元公益服務中心開展結對幫扶,小林走出了自身發展困境。
近年來,福建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辦法》《政府購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暫行實施辦法》等政策措施,為推進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提供了政策支撐。健全基礎臺賬,“一人一冊”建立留守兒童信息臺賬并錄入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全省2.4萬名留守兒童納入關愛保障服務范圍。健全完善社會參與機制,配齊配強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 1117名、村(居)兒童主任17351名,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日常走訪探視;省民政廳會同省檢察院建立實施“春蕾安全員”工作機制,主動關愛保護司法實踐中容易遭受侵害的留守兒童。
強化心理教育疏導 兒童身心更加健康
“以前我總感覺自己很孤單,現在有這么多關心關愛我的叔叔阿姨,讓我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對生活,我會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好大學。”小李是泰寧縣的留守兒童,爺爺奶奶除照顧生活起居之于余,對小李的學業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為此,泰寧縣民政局在將其納入低保的同時,合理整合資源,委托社工開展個案服務,引導他改變生活和學習習慣,幫助他發現自身優勢、增強自信。
福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分類分層保障,將符合條件的留守、困境兒童納入低保、臨時救助予以保障。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婦聯、社工機構聯合招募建立一支7.5萬名“代管家長”“愛心媽媽”,2.3萬名大學生志愿者擔任“哥哥”“姐姐”,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的方式與留守兒童開展結對幫扶服務。近年來,各地民政部門會同教育、醫療等部門推進解決留守兒童保障的突出困難問題,提供生活、教育、醫療、臨時救助等方面關愛幫扶,惠及農村留守兒童13.7萬人次。
創新品牌模式服務更精細
今年42歲的花姐(化名)家住閩清縣坂東鎮,是一位腦癱患者,她的丈夫也是殘疾人,常年在外務工。雖然花姐和上職高的女兒、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強強(化名)被納入了低保,但家庭的不完整、父母的殘疾,使強強變得內向、孤僻。幸運的是,“福蕾行動計劃”項目實施后,村兒童主任和社工針對孩子存在的問題給予多方面的幫扶服務,強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據介紹,福建省民政廳聚焦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著眼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組織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織密心理關愛保護網,福建省各級民政部門針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多元化需求,加強精準化、精細化服務。2020年起,在全國首創實施“福蕾行動計劃”,省級財政累計下撥補助資金逾1.1億元,在全省777個鄉鎮(街道)建立關愛服務陣地,引導153家社會組織參與關愛服務,各地組織開展主題關愛服務活動2.6萬余場次,惠及留守兒童、困境兒童26.33萬人次。(記者 林先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