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晚會就能看到這么多的名家同臺!”27日晚,福州大戲院,冒雨從金山趕來現場的觀眾陳玥娥和閨蜜隨著散場的人流走出劇場,依舊難掩興奮。
當晚,“梨園百花頌”福建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戲曲音樂會在福州大戲院精彩上演。曾靜萍、周虹、吳晶晶、李敏、陳娟娟、孫勁梅、王君安、黃艷艷等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以及活躍在我省藝術創作一線的中堅力量和劇壇新銳同場獻藝,星光熠熠。
晚會開始前,提線木偶戲《四將開臺》暖場開演,福州大戲院的門廳瞬間擠滿觀眾。這出戲曾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演出,還曾在聯合國總部舉辦的中國春節聯歡晚會亮相。
泉州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今保存700余出傳統劇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構成的獨有劇種音樂“傀儡調”,壓腳鼓、鉦鑼幫獨具特色。近年來,提線木偶戲作為開場節目,多次參加各種重要文藝活動,讓眾多觀眾近距離感受傳統木偶藝術的獨特魅力。
19時半,洋溢濃郁閩南地方戲曲韻味的民族器樂曲《梅香萬里》拉開當晚演出序幕。作為福建省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75周年華誕的重點文藝活動之一,這場戲曲音樂會歷時半年精心籌備,15家省屬及地市戲曲院團的300多位精英翹楚會聚一堂,傾力打造的18個節目,涵蓋京劇、越劇、閩劇、梨園戲、莆仙戲、高甲戲、歌仔戲(薌?。?、閩西漢劇、潮劇等9個劇種。這些作品,或精選于我省戲曲劇種傳統經典劇目,或為近年來新創、持續打磨并榮膺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文華獎、中國戲劇獎等各類重要獎項,或為參加中國藝術節、中國戲劇節以及全省戲劇會演收獲佳譽的劇目精彩選段,充分彰顯全省舞臺藝術工作者砥礪傳承、守正出新、精品迭出的時代風采。繽紛多姿的劇種特質、強大雄厚的演出陣容、精湛華美的舞臺表演折射出福建作為“戲劇大省”的殷實底蘊。
梨園群芳歌盛世,鑼鼓絲弦譜華章。
在率先打開的“時代華章”中,紅色的基調熱烈鋪展開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王派花旦李敏用優美深情的聲腔表演塑造了革命先烈江姐的革命精神。漳浦縣竹馬戲(薌?。﹤鞒斜Wo中心優秀青年演員黃建軍飾演的谷文昌,情感表達質樸細膩,將聚攏民心種樹治沙、與百姓同甘共苦的縣委書記形象刻畫得真摯感人。由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梅花獎獲得者周虹主演的閩劇《生命》,講述慘烈戰爭中創造生命奇跡、迎接共和國誕生的軍旅故事。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伍銀蓮演繹下,閩西特色唱腔基礎上巧妙融入山歌元素,以中央紅色交通線為主題的《伯公燈》展現了閩西兒女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豪邁氣概。
緊接而來的第二篇章“經典傳承”,擁有眾多戲迷的梅花獎獲得者王君安一登場便引爆現場一波高潮,越劇“尹派”代表性劇目《紅樓夢》中賈寶玉形象被王君安塑造得光彩照人。云霄縣潮劇傳承保護中心青年演員林曉琳演繹的傳統經典《掃窗會》選段,曲調柔美動聽。曾榮膺“金獅獎”首屆全國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藝大賽最高獎“最佳表演獎”的蔡美娜,指掌婉轉之際描繪出一幅古代少女《賞花》游春圖。
薪火傳承,代有新人。在今年舉辦的第五屆福建省中小學生(少兒)戲劇展演摘得表演獎一等獎的顏芯,是廈門市海滄區小學生。她在《信義亭》中對青衣唱腔及水袖基本功的嫻熟運用,傳遞出對歌仔戲發自肺腑的赤誠熱愛。
返本開新,推陳出新。在激活傳統、融入時代精神中不斷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繪就“盛世百花”的壯麗畫卷。在第三篇章中,文華表演獎和“二度梅”獲得者曾靜萍將古老劇種梨園戲的細膩雅致娓娓道來。新晉捧回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新人主角獎的楊帥用深沉渾厚的嗓音,傾吐了晚清名臣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的慷慨壯志。福建京劇院院長、梅花獎獲得者孫勁梅在堅持和尊重傳統藝術的基礎上進行新的藝術創作,講述了龍巖長汀治理水土流失、鑄造美麗小城的《紅土》故事,音樂上突出了閩西地域特色,又巧妙地融入京劇唱腔中。該劇入選文化和旅游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重點創作劇目、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劇目、第九屆中國京劇藝術節線上展演劇目等。
“常言道‘無曲不成戲’‘戲以曲傳,戲以曲興’。‘曲’是戲曲藝術精髓所在,是區分不同劇種關鍵要素,更是鑒定舞臺藝術作品成色、彰顯美學風格的核心指標,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價值。”晚會音樂總監、福建省戲劇家協會戲曲音樂專委會主任朱偉捷告訴記者,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動八閩戲曲藝術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支持戲曲院團演員提高唱腔表演水平,引領演奏員和藝術學校戲曲專業學生持續夯實技能技巧功底,提升托腔伴奏能力,推動劇目創作邁上更高臺階,實現戲曲音樂與舞臺表演的共榮發展,為福建戲劇藝術持續繁榮興盛、文化強省建設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福建日報記者 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