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晚,“明月照山海 詩意見云開”第三屆中國•霞浦海洋詩會主場活動在寧德市霞浦縣舉辦,來自海峽兩岸詩人、專家學者、文藝界代表等齊聚于此,共襄一場文化與藝術交融、詩意與激情碰撞的盛會。
第三屆中國·霞浦海洋詩會現場。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本屆詩會以“明月照山海 詩意見云開”為主題,以 “碰撞兩岸”為主線,詩意化串聯海峽交響、非遺民歌、兩岸詩歌共創、歌曲演繹、音畫舞蹈、無人機表演等表現形式,并邀請兩岸詩人、歌手、演員等大咖助陣,呈現出了一場海天之間的實景文藝表演,讓海浪與明月中的“鄉愁”脈動,促進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
歌手韓雪演繹歌曲《城里的月光》。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詩會分為序章《霞歸海之浦》、第一章《且聽海輕吟》、第二章《詩涌賦長歌》、第三章《明月寄相思》、第四章《乘風詩萬里》五個部分。
歌詠《致大?!?。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皓月當空,交響音畫《海的記憶》響起,再現海峽兩岸數十年來的歲月變遷,營造出“血脈綿延,相連不斷”的美好意象;歌曲演唱《致大?!贰度碀O歌》《大海啊故鄉》,唱出了霞浦少年對海的深情頌歌;《明月寄相思》章節,融合音舞詩畫、詩歌朗誦、海洋詩畫等形式,層層遞進展現兩岸同胞對中秋佳節團圓之美的共同向往,以及對鄉愁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鳴。
無人機詩歌表演《把詩歌寫在海天之間》。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寧德山海兼備、人文薈萃,孕育了古樸淳厚而又多姿多彩、兼容并蓄的海洋文明、詩歌文化,走出了南宋愛國詩人謝翱、元代詩人王畛(zhěn)等一批名流雅士,培育形成了以湯養宗、葉玉琳、劉偉雄、謝宜興等現代詩人為代表的“閩東詩群”,創作了數以萬計的詩歌佳作。
作為此次詩會舉辦地,霞浦擁有全省最大海域、最長海岸線、最廣淺海灘涂、最多島嶼,造就了霞浦獨特的海洋文明與文化基因;豐富的海洋精神底蘊,承襲跨越千年的風韻,聚合閩派詩歌的精髓,讓千里山海升華成海納百川的詩歌風范。
近年來,霞浦縣著力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依托三沙光影小鎮、“東海1號”觀光道等載體,將霞浦的詩歌文化、海洋文化、山海資源等串點成線、串珠成鏈,打造海洋詩歌文化地標,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
此次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指導,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詩刊》社、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寧德市委、寧德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詩歌學會、福建省作家協會、寧德市委宣傳部、寧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霞浦縣委、霞浦縣人民政府承辦。(記者 邱麗娟 葉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