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公布了2023年度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考核評估結果,廈門等10個優秀跨境電商綜試區獲評第一檔“成效明顯”。福州、泉州、漳州、莆田等4個跨境電商綜試區獲評第二檔“成效較好”。近年來,跨境電商新業態向上向優發展,擁有增長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等優勢,已成為福建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據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福建省跨境電商出口1173.9億元,同比增長58.5%,創同期出口值歷史新高。
福建省已有廈門、福州(平潭)、泉州、漳州、莆田、龍巖、南平、寧德等8個國務院批準設立的跨境電商綜試區,基本實現省內區域全覆蓋。2018年,福建省首個綜試區獲批以來,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年均增長1.6倍,2023年占外貿比重高于全國2.3個百分點。
此次評估結果分為四檔,第一檔至第四檔分別為“成效明顯”“成效較好”“成效初顯”和“尚在起步階段”,共有10個綜試區獲評第一檔。廈門跨境電商綜試區是福建省唯一獲評第一檔的綜試區,也是繼2021年之后第二次躋身第一檔行列。
廈門跨境電商綜試區立足區位優勢、傳統外貿基礎、良好口岸條件及產業特色,建設線上線下平臺,疏通口岸物流環節,形成優質可持續的跨境電商生態圈。近年來,我市陸續引進亞馬遜、京東、阿里巴巴、Shopee和速賣通等龍頭平臺,服務省內近萬家跨境電商企業,帶動鞋服、箱包、玩具和五金機電等傳統產業集群跨境出海,光電、消費電子、廚衛和體育戶外等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迅猛。
今年初,福建出臺《關于推動福建省跨境電商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對通過商務部綜試區考核評估且年度建設進展較快、成效較好的綜試區給予正向獎勵,每年按1000萬元、600萬元、400萬元、200萬元分檔獎勵各綜試區,用于加強綜試區建設。對新獲批的綜試區給予一次性200萬元創建工作獎勵。
同時,福建提出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鼓勵跨境電商平臺深入紡織鞋服、運動裝備、竹木制品、新能源等福建特色產業帶開展對接,為企業提供快速入駐審批、流量扶持等支持政策。鼓勵各綜試區在知名跨境電商平臺設立產業帶專區。加快“福品閩貨”出海品牌培育。
據了解,民營企業在跨境電商方面更為活躍,出口值占福建省跨境電商出口總值的97.8%。根據數據顯示,福建省跨境電商出口市場布局廣泛,不僅涵蓋歐美等傳統市場,還積極開拓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實現了多元化市場布局。前7個月福建省跨境電商對東盟、美國和歐盟分別出口600.3億元、130億元、6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0.5%、25%、51.1%,合計占同期福建省跨境電商出口總值的67.7%。
從商品類別來看,機電、勞動密集型產品為出口主打產品。前7個月,福建省跨境電商出口機電產品376.1億元,同比增長54.7%。其中,燈具、家用電器、電工器材同比分別增長52.2%、101.4%、38.6%。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393.2億元,同比增長74.1%,以紡織服裝、塑料制品、箱包出口為主,同比分別增長103.6%、98.1%、73.5%。
下一步,福建將繼續發揮跨境電商綜試區創新高地作用,積極探索,先行先試,支持跨境電商賦能產業帶,建立健全適應跨境電商發展的生態圈,營造有利于發展的營商環境,推動福建省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記者 盧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