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福建省科技廳對外合作處獲悉,日前,福建省科技計劃對口支援科技合作項目“寧夏固原特色果樹篩選及高效栽培技術研究示范”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
該項目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承擔,聚焦南果北引及其栽培中的關鍵技術難題,通過院企合作,在固原市成功引進“蜜語”“福建百香果1號”等百香果品種和“福紅”等李品種進行試驗示范種植,建立核心示范園;開展適應性觀察、品質評價等工作,篩選出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百香果和李品種4個;引進了“國豐”“國之鮮”2個杏品種對原有紅梅杏進行高接換種。針對當地氣候土壤條件,通過品種選擇及系列優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研究集成,實現百香果、李的南果北引及果實品質提升。項目開展技術培訓205人次,發表學術論文2篇、授權國家專利1件。
專家組表示,該項目打造了“夏干帶”日光溫室南果北引高效栽培示范樣板,并依托固原農業旅游資源優勢,將發展特色果樹種植與生態觀光研學團建相結合,成為寧夏固原亮麗的農業觀光科普體驗園。該樣板不僅打破了南果種植的地域限制和普通農業的季節限制,也為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賦能加力,并為東西部閩寧科技協作領域的產業合作和科技成果推廣提供了新的模式。(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 通訊員 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