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看似普通的化妝鏡,一個為拍照增色的補光燈,一份來自前同事的禮物,本以為是一場朋友間的正常交往,誰知背后竟包藏著令人膽寒的不軌之心?
近日,一位來自江門的網友在網上發帖稱,自己在朋友送的電子化妝鏡和補光燈中發現了針孔攝像頭,目前已報警處理。
帖子寫道,這位朋友在送鏡子時曾強調其具備“裸體瘦身美顏功能”,并且鏡子要一直插著電源,否則線路容易燒壞。網友隨即起疑,拆開鏡子背板后發現了四個針孔攝像頭和五張32G內存卡。
實際上,除了上述的鏡子,打火機、車鑰匙、圓珠筆、充電器等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經過改裝,都能變成具有竊聽、偷拍功能的工具。
在地鐵、飛機、商場等公共場所,偷拍行為的確時有發生。當真的面對偷拍,哪些常見的方式需要提防?偷拍違法行為將受到哪些處罰?我們該如何防范?
哪些地方容易隱藏偷拍設備?
據了解,車鑰匙、電源插座等日常用品,也有可能被改裝成偷拍設備。在生活中如何識別并進行必要的防護?
網絡安全專家表示,外出住酒店或民宿時,要注意檢查電視、機頂盒、Wi-Fi路由器等設備,它們都有可能成為針孔攝像頭藏身的地方。黑暗的地方如果突然出現一個小圓孔,它就有可能是針孔攝像頭;也要注意正對床、沙發位置的各種物品,房頂的各種煙感器、空調等。商場試衣間、公共洗手間、電動扶梯、公交車、地鐵等地也是偷拍高發的區域,大家要多留心。
在外住宿時,除了使用專業儀器探測微型攝像頭,也可以用手機來簡單檢測。
針對紅外線補光燈攝像頭,關閉房間燈,拉上窗簾,讓房間處于完全黑暗狀態,打開手機拍照功能,繞房間一圈,如果發現屏幕上有紅點,則可能是針孔攝像頭。
對于普通攝像頭,可以用手電筒尋找反光物體。調暗燈光,或者用浴巾遮住電視機、床頭柜等關鍵位置,無紅外感應功能的攝像頭,在光源不足的情況下無法獲得清晰的影像。
專家介紹,想要檢測偷拍設備,如果手邊沒有專業的探測設備,也可以下載一些專用的安全軟件。最重要的,一旦發現攝像頭,立即報警處理。
哪些場所容易被偷拍?
在公交車站
等車的時候,女孩要多注意觀察周圍,盡量站得離凳子遠一點。穿裙子上公交車的時候,不妨把雙手背在身后壓住裙擺,如果覺得不自然,可以手握手機。只要裙擺壓住了,就不會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在大超市購物
購物時,拉著購物車走,而不是推著。不懷好意的人往往從身后探過來,當女性的身后是一輛碩大的手推車時,其自然無法得手。
在天橋等的自動扶梯
很多女性在這種時刻往往會選擇用手壓住裙擺。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辦法,走上自動扶梯之后,選擇側身站的身位。如果走的是裝滿玻璃護欄的天橋,上橋后盡量走正中間,給兩邊都留出“安全距離”。
售賣和使用竊聽、竊照設備器材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據法律專家介紹,我國刑法明確提出,銷售和使用“竊聽、竊照設備”屬于違法行為,其中:
第二百八十三條規定,非法生產、銷售專用間諜器材或者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第二百八十四條規定,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使用竊聽、竊照設備器材造成后果,也要承擔法律責任。比如,偷拍偷錄之后拿到別人的隱私,本身已經造成后果,如果還去售賣可能涉及到數罪并罰。
法律專家建議,如果遇到被偷拍的情況,要及時通過拍照、錄視頻等方式保留證據并及時報警,以追究偷拍者和經營方的責任。針對竊聽、竊照設備屢禁不止的情況,專家建議除了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生產、銷售環節的打擊,在法律范圍內高限處罰之外,各大互聯網平臺也要加強監管。
如果遭遇該偷拍怎么辦?
如果發現在私密場所如酒店房間、更衣室、臥室等被偷拍,應及時報警,同時通過拍照、錄像等方式盡可能收集被偷拍的證據以便后續維權。
偷拍行為根源何在?
針對偷拍女性隱私的情況,上海長征醫院心理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心身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潘霄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認為,這有窺陰癖的可能,這種疾病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窺陰者往往與女性在一起時感到害羞、自卑、笨拙,或正常性行為遇到障礙或問題時,才有這種行為。也有觀點認為這是在青春期偶然窺視得到性興奮所產生的條件性強化。
潘霄表示,治療窺陰癥以心理治療為主,采取綜合治療的方法效果較好。常用方法包括認知領悟療法、性心理咨詢、心理動力學療法、行為矯正法等,必要時需要配合藥物等治療方式。
針對一些以傳播甚至牟利為目的的偷拍行為,除了依法懲處之外,預防也很重要。
一位常年在基層派出所工作的警務人員表示,公安人員可以對賓館、酒店等房間不定期進行突擊檢查,也會對基層警務人員尤其是經常執行巡邏任務的警務人員、公共交通工具安檢人員以及安保人員等進行識別偷拍設備培訓,從而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置。
從根源上看,要從社會、教育等角度加強正面引導,弘揚正確價值觀,打造正向文化氛圍。
偷拍行為為何防治難,如何從源頭管制攝像設備?
2022年3月,曾有媒體舉辦了一場以“針孔攝像頭偷拍治理”為主題的論壇。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許丹在分析偷拍行為防治難點時指出,由于當下各類電子產品趨于小型化、便攜化,人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與竊聽竊照設備的功能界限逐漸模糊,刑法相關規定中的“竊聽竊照器材”很難定義。這意味著對此類事件予以刑事處罰困難重重。
為此,他建議從攝像設備的管制角度出發,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在購買、銷售攝像設備時實行實名制,將其作為通訊工具管理。此外,為攝像頭拍攝到的視頻加上后臺水印,這有利于司法機關識別設備和比對犯罪嫌疑人。
(參考資料:頂端新聞、南方都市報、澎湃新聞、@人民日報、極目新聞、半島晨報、紅星新聞、央視新聞、國是直通車、新華社等)
話題主持 | 記者 梁澤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