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的波動,曾讓養殖企業在過去的數年間感受到了“風口”的瘋狂和無情,而新發地最新發布的研報來看,11月份,北京市場整體肉價,仍處在近5年同期的最低點。
研報顯示,11月份,新發地市場白條豬批發平均價走勢基本上保持平穩,月內價格出現一些波動,波動的幅度都很小,沒有表現出帶有趨勢性的變化。“11月份,北京市場上銷售的白條豬幾乎全部來自河北,特別是批發市場,銷售的白條豬全部來自河北。仍然是北京的屠宰廠派員到河北的定點屠宰廠按照北京的標準屠宰再以北京的屠宰廠名義進入批發市場銷售。新發地市場在9月份至11月份,相繼與幾家河北的屠宰廠簽約,這部分屠宰廠是以自己的名義進場銷售的。由于河北的毛豬價格相對較低,北京的白條豬價格相對較高,屠宰廠銷售白條豬盈利空間較大,屠宰廠的屠宰量明顯增加,導致11月份白條豬的日均上市量環比、同比的增幅均在10%左右。”研報顯示。
研報同時提及,9月份以后,由于北京毛豬的自給率比較低,在毛豬活體運輸受到嚴重制約以后,外地的毛豬不能進京,北京的屠宰廠面臨著無豬可宰的窘境,有的屠宰廠索性進入歇業狀態。北京的白條豬供應幾乎全部依賴河北,僅僅河北憑借一省之力就可以保障北京市場的供應,可見河北毛豬產能之充足。如果其他地方的白條豬能夠進京,很可能就會暴露出毛豬的產能不僅充足而且還是有些過剩基本面。
批發情況來看,今年3月份以后,白條豬批發的月度加權平均價下降到近5年同期的最低點以后,只有9月份的價格回升到近5年同期的第2低點,10月份重新回落到最低點以后,11月份的肉價仍然在近5年同期的最低點運行。
“肉價長時間在低位徘徊,短時間內難以看到起色。”研報提示。(記者 桂小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