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12月18日刊文稱,說起內地最近朋友圈里最火的系列文章,非“第一批90后”莫屬——第一批90后已經出家了,第一批90后已經禿了,第一批90后已經離婚了……只看標題,90后一代仿佛已經“生不如死”,個個過著悲慘的生活。難怪網上很快又出現了一系列文章回懟:我們90后怎么了?
若按照網上的定義,第一批90后系1990年至1994年出生的人群,也就是說,他們現在的年齡都在23至27歲之間。如果按照年輕人正常22歲大學畢業的年齡來推算,第一批90后正處于剛剛進入職場、在崗位上工作不到5年的職業初期。
文章稱,正常來說,這一階段的年輕人常常疊加著如下狀態:1、初涉職場,工作技能生疏,內部競爭激烈,沒有清晰的職業前景和規劃;2、收入微薄,囊中羞澀,入不敷出;3、不少人開始組建家庭、結婚生子、買房置業,生活開銷壓力越來越大;4、與之前年少無知、無知無畏的狀態相比,這一批年輕人已經初步經過了社會規則、職場規則、人情規則的打磨和錘煉,在逐漸“社會化”的同時,也感到自己的銳氣、沖勁、創意等在慢慢的流失——正如近期被帶火的“佛系”一詞所描述的那樣。
文章稱,和被具象為保溫杯、啤酒肚、出軌的“中年焦慮”一樣,上述狀態也可以被歸類為相似的“青年焦慮”。只不過,無論第一批90后,還是曾經的70后80后、還沒進入職場的00后,這都是大部分人都無法逃脫的人生必經階段。更何況,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批90后”都已被籠罩在這種焦慮之下,無法自拔了呢?——這種看法,就像是把所有中年男人都視作“油膩”一樣不靠譜,說到底還是一種炒作焦慮的手段。
文章表示,陽光之下沒有新鮮事,以世代標簽作為話題的炒作,每幾年都會來一次。90后如今的境遇,80后早已經在十幾年前經歷過。不少人曾指責80后是“垮掉的一代”,說他們“不負責任”、“嬌生慣養”、“特立獨行”等等,但是幾年之后80后青年因為在汶川地震、北京奧運等事件中的亮眼表現又很快被夸贊“勇于承擔””、“樂于奉獻”、“朝氣蓬勃”;直到今天,80后已經成為社會中堅力量,全面接管了話語權,于是,作為社會舞臺上新角色的90后,便逐漸成為了新的“標靶”。
文章稱,但正如老話所講的,“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成長必然面臨煩惱,但煩惱也是為了更好的成長,相信隨著年輕人的逐漸成熟,今天看起來灰頭土臉的90后早晚會迎來社會對他們的全面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