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今日推出的《老人的天空:消費陷阱與破局之路》系列報道,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和反響。一財網友在評論和互動中表示,一些企業利用老人渴求健康和擺脫寂寞的心理,使出各種營銷手段,蒙騙老年消費者賺取暴利。在此魚龍混雜的市場,監管部門如何監管與規范已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這組報道從身心健康、養老居所、休閑娛樂等方面入手,針對我國老年消費市場的亂象和漏洞展開了探討。
許多網友認為,這組系列報道對老年消費市場的“亂象”描述很真實。網友“村下野樹”向記者反饋,黑龍江小城的所謂理療店,都是誘騙老人長期免費做理療,中間發放廉價小禮品,每天逐步洗腦,銷售各種五花八門的保健產品,沒有幾個入門老人會不花錢,有些還不敢告訴子女。還有網友表示,現在老年人旅游基本都是跟團,但現在的老年團多帶有購物游,常常買回一堆假玉石和沒用的中藥。
有網友告訴記者,單位附近還有一家老年人“保健+理財”的“場所”,三天兩頭搞培訓,看著那些老年人聽完會后很興奮,她和同事們都很擔心。網友“朱昶V”認為,老年保健品基本都采用洗腦式銷售,遍布各大菜場的體驗店里每天都聚集很多的老人,在聽各種講座。這些店基本都是無證經營,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老人即使發現上當也無法維權。另有網友反饋,有些保健品企業為了騙老人的錢,虛假宣傳,夸大療效,只要知道老人有什么病就說能治什么病,幾千上萬的騙。甚至有網友坦言,他去看過朋友開的保健品廠,成本低廉,才幾塊錢卻賣幾百元,稱是治療胃癌的極品。
近年來,雖然媒體不斷曝光老年消費市場的各種銷售騙術,可是仍有不少老年人上當受騙。有網友直言:“這幾年,各種創新金融和互聯網金融騙局層出,老人最遭殃,既貪婪又輕信,既愚昧又固執,人生活得真累,指不定我到他們這歲數,碰上現在的騙局,也會大大的上當!”也有網友認為,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退休以后,吃飽喝足了,子女也會給錢花,沒有什么興趣愛好,就把養生當成了每天的工作,容易上當受騙。還有網友說,老人覺得保健品沒副作用,藥物的副作用大,或者權當吃了安慰劑,只要他們心里覺得好,就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