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今年3月,河南的大學生鄭某以28名同學之名網絡貸款58.95萬元,用于賭球遭失敗,終于不堪壓力走上絕路,結束了自己21歲的生命。此事經媒體報道后,引起人們對校園貸的強烈關注。
多數學生拿貸款消費
“校園貸”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脫離家人,卻能輕易獲得大量現金的平臺,它迅速被大學生追捧,卻也陷阱重重。
溫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經濟學副教授陳曉鳴:學生的信用觀念不足,第二是學生的還款規劃不足,第三是學生借貸的目的不明,有一些學生貸款之后呢,不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而是用于一些高檔消費品的消費。
采訪中,超半數學生表示自己聽過或用過校園貸,而借貸的項目也是五花八門。
央視調查“校園貸”亂象:大學生無力償還高額借貸自殺
在校大學生:女生就是衣服之類的,男生就是買設備,有些男生喜歡玩攝影(器材)的。
除此之外,租房、買手機、買自行車電瓶車等等,也都是大學生使用校園貸的常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