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已經舉著手機步行了10分鐘。為了找到屏幕上摩拜單車App顯示的最近車輛,她先是跟在別人后面走進了一個需要刷卡出入的小區,然后又七拐八拐來到一棟住宅樓底下。
根據地圖顯示,江帆所處的位置跟最近車輛的定位已經重合。但是她兜了半天,還是沒找到那輛“小紅車”。5分鐘后,她放棄了。摩拜單車的工作人員后來告訴她,可能是附近樓上的用戶把單車放在了自己家中。而步行到下一處最近車輛的停放點,大約需要15分鐘。
自從今年4月開始在上海、9月開始在北京投入運營以來,摩拜單車這一自行車租賃軟件迅速成為新一代“網紅”,并已經在20日于廣州開始試運營。用戶下載App后,經過注冊、認證和交納299元押金等程序后,就可以搜索附近的摩拜單車,通過手機掃描車身印有的二維碼解鎖,開始騎行。鎖車之后將自動扣費,收費標準為半小時內1元。
幾乎在一夜之間,已經隨處可見轉動的紅色車輪。跟傳統的市政公共自行車相比,摩拜單車依靠GPS定位、無需定點停放的產品特性,打破了原本依賴于“停車樁”的自行車租賃限制,某種程度上化解了人們從住處到地鐵站接駁的“最后一公里”難題,甚至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些人的出行方式。
然而作為一個全新的行業,它無可避免地承受著來自用戶或者外界有意無意的“破壞”和“道德陰影”。
面臨信用危機,“摩拜們”的自我解救
過去幾個月,摩拜單車在受到熱捧的同時,也不斷遭遇二維碼被遮掩、違規停放甚至盜竊損毀等涉及用戶信用的問題。為了方便自己使用,用戶將車騎出規定的運營區域、私自加鎖、停放在家中或公司里的事層出不窮。幾天前,工作人員發現有輛車竟被停在了故宮里。
為此,摩拜甚至創造了一種新職業——“單車獵人”。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隨時隨地尋找那些違規停放的摩拜單車,然后拍照舉報。
摩拜單車的公關負責人介紹,由于工作量大,90%的違規情況無法依靠人員巡查發現。“本質上,摩拜單車的維護很大程度上依舊仰仗用戶的善意,所以有人說我們是個‘烏托邦’。”
一時間,類似基于互聯網分享經濟的“烏托邦”在全球范圍內風生水起。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此前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1.95萬億元,保守估計參與分享經濟的活動總人數超過5億。報告預測,未來5年我國分享經濟增長年均速度將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經濟規模占我國GDP的比重將達10%以上。
契約精神已成為現代社會的基石,分享經濟更是高度依賴契約精神以及信用體系。為了讓人們能夠以不設防的心態完成真正的“共享”,年輕的互聯網公司們正在努力搭建自己的用戶信用體系,創造著屬于自己的規則。
為了解決種種違規問題,摩拜引入了信用分制度,嘗試建立自己的用戶信用體系。制度以100分為起始分,規范停車、拍照上傳、主動舉報違規現象的用戶,信用分會呈穩定增長。相反,用戶如果出現違規停車、加裝私人鎖等行為,信用分會大幅降低。可能面臨的后果是,用車單價將提高到每半小時100元。而惡意濫用、損毀甚至盜竊摩拜單車的用戶,經查實后,其賬號將被封禁,同時被列入“黑名單”。
深耕分享經濟住宿市場的小豬短租,也在努力讓租住雙方更“輕易”地對陌生人產生信任。據小豬短租聯合創始人兼COO王連濤介紹,從實名注冊認證、引入第三方保險平臺,到形成長期點評機制,這一系列的保障都是為了規避系統性和個案的風險,讓用戶能夠卸下防備,更放松地聚焦于居住體驗。
而在網約車領域,無故拒單、刻意刷單等現象一直存在。近日甚至出現了頭像恐怖、接單后不見蹤影的“幽靈車”司機。滴滴出行在9月宣布,已在全國100個城市正式上線了服務信用體系。服務信用的具體數值由服務分來展現,涵蓋接單、接駕、送客、行程后評價等四大維度。未來每位快車車主都將擁有個人專屬的服務信用檔案和服務分值,提供優質服務的車主可獲得更高的服務分。目前,服務分已與滴滴的智能派單系統結合,在距離、車型等條件類似的情況下,系統將優先派單給服務分較高的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