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完善分時段限行
治堵將有更多法規保障。本市將研究制定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的管理辦法,綜合運用經濟杠桿和行政手段,切實降低機動車的使用強度,減少污染物排放,制定《北京市機動車停車管理條例》,修訂《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
中心城區和特殊天氣,最可能實行更嚴格的限行措施。本市將針對中心城區域和霧霾天氣擁堵情況,完善機動車分區域、分時段限行政策。研究完善外埠小客車高峰時段限行政策,引導外埠過境大貨車繞行。本市還將推動京津冀城市群協同出行決策與仿真評估平臺建設,實現區域聯控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支撐區域公交都市群發展和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高峰集中出行也將是調節重點。本市將研究建立早晚高峰遇極端雨雪天氣實施彈性上下班、上下學機制,推動重點功能區內企事業單位實施錯時上下班,大力提倡“互聯網+”辦公模式。今年年初,本市已啟動研究國貿CBD、中關村和金融街等區域企事業單位錯峰上下班。
汽車將試點電子標識
5年內,本市將試點汽車電子標識,即俗稱的“電子車牌”。每輛車將擁有獨屬于自己的電子身份證,方便交管等部門自動、非接觸、不停車地完成車輛的識別和監控。業內人士直言:“這還為今后征收類似‘擁堵費’等創造了條件。”
本市將推動綜合大數據分析服務決策的應用,建立人口與交通擁堵的跟蹤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提升城市交通發展總體思路和規劃建設決策水平。基于全行業數據的交通運行時空分析診斷與擁堵會商系統將逐步建成,為新一階段的擁堵治理、核心區緩堵等重點工作提供一體化的決策手段。
另外,本市將推動京津冀地區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共享服務平臺建設,研究標準廂式貨車使用ETC,開展汽車電子標識試點工作。建立京津冀交通一卡通清分結算管理體系,區域內全面實現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鼓勵市場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