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市場今年分化得厲害,有的失敗,也有的火爆。這不,7年前從港交所退市的阿里巴巴,如今卻以“凍資王+募資王”身份,重返港股市場。
國際配售首日足額、散戶認購超過40倍、凍結資金約1000億港元,20日中午,阿里巴巴集團截至港股公開招股,并于當晚公布全球發售定價為每股176港元。以此計算,阿里巴巴最多在港募資1012億港元(含超額配售),創下2011年以來香港最大規模IPO紀錄。
成為港股新晉“雙冠王”
11月15日,阿里巴巴啟動作為全球發售一部分的香港公開發售。招股書顯示,香港發售股份數目1250萬股,國際發售股份數目4.875億股。其中,國際認購首日就已足額,且在市場需求強勁下迅速有數倍認購。截至記者發稿時,散戶認購超額逾40倍,凍結資金約1000億港元,超過此前中手游的709.49億港元,成為今年港股新股“凍資王”。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將獲得今年新股“凍資王”和“募資王”,成為港股新晉“雙冠王”。
有別于其他后續發行的公司在招股期間普遍股價受壓,15日以來,阿里巴巴美股交易價格一直在每股182美元至185美元高位震蕩。基于散戶認購的火爆反應,阿里將按照此前公布的安排啟動回撥機制,將公開發售占比由2.5%增至10%。
回歸更貼近阿里生態圈用戶的香港資本市場,阿里的商業故事已經無需多言。有參與線上路演的投資者向記者坦言,阿里此前的投資者交流活動已經非常充分了。值得一提的是,公開發售前,阿里曾召開全球投資者會議,對于機構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回應,包括募資投向、A股上市預期等。
而這些問題也都在招股書更新中一一作出解釋。招股書披露,阿里此次募資將投向驅動用戶增長及提升參與度;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提升運營效率;以及持續創新三個方面。截至2019年9月30日,阿里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金額為2352.51億元,彈藥充足。根據其在全球投資者會上透露的信息,后續投資仍將繼續推進,包括但不限于數字娛樂、新技術等。
從錯過到重回港股
早在2013年,阿里曾謀求香港整體上市,但受限于“合伙人制度”而止步,轉赴紐交所IPO。2014年阿里啟動赴美IPO路演時,亞洲的首站即定在香港。時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攜一幫高管為機構投資者舉行午宴,并感慨道:“不是香港錯過了阿里,而是阿里錯過了香港。”
而自2014年登陸紐交所之后,阿里借助資本并購大舉布局港股。目前,大健康板塊的阿里健康、大文娛板塊的阿里影業、新零售板塊的高鑫零售均已漸成氣候。
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以約62億元完成對文化中國的收購,后者隨后更名阿里影業,并成為集合淘票票、大麥、宣發平臺燈塔在內的文娛平臺。經過一番配售稀釋以及增資后,阿里巴巴在2018年底以12.5億港元增持阿里影業,持股比例由49%提升至50.92%,并于2019年3月完成交割。2019財年第四季度,阿里影業與集團并表。目前阿里整體四大業務板塊中,阿里大文娛聚齊優酷、UC瀏覽器、阿里影業、大麥網、阿里音樂以及阿里文學,優酷從美股私有化后,阿里影業成為該板塊唯一獨立上市公司。
而除了阿里影業從屬于數字媒體及娛樂板塊,阿里健康以及已完成私有化的銀泰百貨均屬于核心商業業務板塊。其中,阿里健康前身為中信21世紀。2014年,阿里聯手云鋒基金認購中信21世紀增發股份,耗資13.26億港元,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目前,阿里健康包含醫藥電商平臺、醫藥自營、消費醫療等業務,其中醫藥電商自營業務為其核心營收來源。業界認為,阿里今年大手筆投資愛康國賓以及美年健康,都是在為大健康布局埋伏筆。
再看高鑫零售,阿里巴巴于2017年底戰略入股高鑫零售,進行新零售合作。后者曾在2019年半年報中透露,所有高鑫門店已完成淘鮮達上線,“一小時配送到家”模式跑通。
處在美股、港股兩大市場,阿里未來怎么走?現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公開信中表示,將繼續推進全球化、內需、大數據和云計算三大戰略。
經港交所批準后,阿里巴巴預計將于11月26日開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交易,股份代號為9988。上市完成后,港交所上市股份與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托股將可互相轉換,轉換比例為每一份美國存托股代表八股普通股。本次全球發售完成后,軟銀最大股東地位仍將保持不變。
一個細節是,阿里并未否定未來可能在上海或深圳進行公開發行和上市的可能,并在風險提示中作了解釋。而阿里亦在招股前的全球投資者會議上強調,目前聚焦于港股,但對未來資本市場安排持開放態度。(作者:溫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