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嚴垃圾分類實施三個月后,北京垃圾分類也即將開始,不少市民已經在“預熱”做準備。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周,在支付寶上使用“垃圾識別指南”的北京居民人數翻倍,使用淘寶AR識別垃圾的居民中,北京人數排全國第二。
10月1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正案》公開征求意見。與上海的干垃圾、濕垃圾不同,北京市將垃圾分為了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21日最新消息,北京還將試點垃圾分類“專車專運”,將環保進行到底。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上支付寶識別垃圾人數翻倍
“塑料袋是什么垃圾?”北京市民陳女士認為是有害垃圾,她打開支付寶搜索“垃圾分類指南”進入小程序,顯示為“其他垃圾”。最近一周,在支付寶小程序上搜索垃圾識別的北京人人數翻倍,“零食塑料包裝袋”、“鞋類”、“手機”等成為熱搜詞。
“市民垃圾分類熱情持續走高,網上各種攻略層出不窮,紙質指南容量有限,市民在實際操作中,還有不少困惑。”長三角循環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垃圾教授”杜歡政舉例,“比如寵物糞便、口紅要怎么分?而小程序就能把這些比較冷門的分類都囊括進去。”他認為,引入互聯網技術是積極推廣垃圾分類知識的又一創新舉措。
為方便老百姓處理生活垃圾,早在6月,支付寶就推出了多款垃圾分類小程序,千余種垃圾可以一鍵查詢分類,淘寶也上線AR識別垃圾的功能,最高峰時,天貓上的分類垃圾桶每秒鐘賣出一個。9月,智能識別回收垃圾的機器也已亮相,借助AI技術自動識別投入的飲料瓶,實現按垃圾材質歸類,解決購物中心的分類難題,未來將投入量產。
記者還注意到,在“垃圾分類指南”小程序內輸入“塑料瓶”等可回收物,還可以直接預約上門“收垃圾”,和快遞一樣方便。目前,這一“垃圾分類回收平臺”已經覆蓋北京所有主城區,已有170多萬北京市民在線“賣垃圾”,累計可收能量超2.6萬公斤,相當于北京人能種下一片1200多棵樹的胡楊林。在這個平臺上,舊衣、舊家電、廢紙、廢舊塑料下單頻率最高,用戶平均7天下一次單,70%的用戶還會選擇繼續下單。(作者: 袁璐 圖片來源:支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