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帶量采購試點方案試點城市及具體措施出爐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作出部署,選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11個城市開展試點工作。
《方案》明確,從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對應的通用名藥品中遴選試點品種。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在中國大陸地區上市的集中采購范圍內藥品的生產企業,均可參加試點。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帶量采購,以量換價。按照試點地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年度藥品總用量的60%-70%估算采購總量,進行帶量采購,量價掛鉤、以量換價,形成藥品集中采購價格,試點城市公立醫療機構或其代表根據上述采購價格與生產企業簽訂帶量購銷合同。
二是招采合一,保證使用。試點地區公立醫療機構應優先使用中選藥品,確保1年內完成合同用量。
三是確保質量,保障供應。要嚴格執行質量入圍標準和供應入圍標準,建立對入圍企業產品質量和供應能力的調查、評估、考核、監測體系。
四是保證回款,降低交易成本。醫療機構作為藥款結算第一責任人,應按合同規定與企業及時結算,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嚴查醫療機構不按時結算藥款問題。醫保基金在總額預算的基礎上,按不低于采購金額的30%提前預付給醫療機構。有條件的城市可試點醫保直接結算。
機構分析
平安證券分析認為,經過前期調整,市場已經基本反映帶量采購對行業生態的重構,而變革需要經驗的積累和時間的洗禮,從“4+7”試點的配套落地來看,目前僅有上海和大連出臺相關細則,預計2019年一季度末方才陸續正式簽訂供貨合同,對于相關企業的業績影響比預期推遲。而且“4+7”試點的區域僅占全國22%市場,試點的品種約占所有藥品的2%規模。需待試點品種和區域擴大,帶量采購對整個醫藥市場的影響方能充分顯現,而在此之前,還需要一致性評價的快速推進作為保障,因此帶量采購的全面推廣不是一日之功,短期看企業的盈利仍能保持穩定。
平安證券表示,隨著春節之后陸續進入業績密集發布期,市場關注點會回到2018年和2019Q1業績,對政策的負面擔憂有望暫時緩解,醫藥板塊則有望脫離恐慌性普跌的狀態,個股分化將會主導市場,符合產業發展趨勢、不受負面政策影響、持續成長性優良的細分領域龍頭有望走出獨立行情。
平安證券建議,關注自上而下規避政策風險,回避輔助用藥和仿制藥板塊(尤其是研發儲備不足,仿制藥存量銷售大的品種),配置不受政策影響的高景氣細分領域,如:①CRO、CMO 領域:凱萊英、藥明康德、藥石科技;②核醫學及放射醫學領域:東誠藥業、中國同輻、星普醫科;③特色原料藥領域:司太立、富祥股份;④口腔消費升級:正海生物、通策醫療;⑤創新儲備豐富、仿制藥存量銷售不大的品種仍然值得長期關注:海辰藥業、安科生物、千紅制藥。
天風證券此前也指出,對于仿制藥行業而言,行業的整合和大浪淘沙大幕拉開,未來優勝劣汰,行業集中度提升是大趨勢。對于仿制藥企業而言,需積極應對行業的挑戰,在醫保控費約束和產品競爭的雙重疊加下,仿制藥企業需要加大品種儲備,形成梯隊對沖單品種下滑風險,同時要強成本管控,提升對上游原料藥的掌控力;長遠來看要向高端仿制藥進階,挑戰創新藥難度。
天風證券建議,關注創新藥及產業鏈、以及受帶量采購及醫保控費影響小或不受影響的景氣度高的細分領域。未來投資思路主要在帶量采購直接影響的領域(仿制藥、流通)、帶量采購間接影響的領域(零售終端、原料藥及外包服務CMO/CDMO、創新藥、CRO、中藥處方藥),規避受帶量采購影響比較大的領域,不受帶量采購負向影響,或者受醫保控費約束相對比較小的領域,更多的可以從醫藥消費領域篩選:剛性壁壘(消費)用藥、中藥大消費(帶治療屬性)、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