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有關限額的細則,表述為“以同一個身份證件在同一家收單機構辦理的全部小微商戶基于信用卡的條碼支付收款金額日累計不超過1000元、月累計不超過1萬元。銀行、支付機構應當結合小微商戶風險等級動態調整交易卡種、交易限額、結算周期等,強化對小微商戶的交易監測。”
對于這一規定,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小微商戶在特約商戶審核時享受綠色通道,也成為部分不法分子實施信用卡套現、進行虛假交易的重要渠道,從數據上看,部分小微商戶的交易流水遠遠超過其應有的水平?;谛∥⑸虘舻膶嶋H交易情況進行信用卡交易限額控制,能夠有效防范信用卡套現等違規行為。
鼓勵創新與防風險并重
對于央行此次確立資質門檻,并設置分級限額管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因為條碼支付近兩年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衍生出許多問題。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指出,條碼支付主要針對的是線下消費支付,近兩年發展得非常快,無論是大型商場、酒店,還是小型便利店、路邊小攤,甚至是乞討者都用起了二維碼或條紋碼支付方式,雖然非常便捷,但是準入門檻太低,安全隱患非常大。
事實上,2011年時,央行曾同意部分非銀行支付機構在限定場景內試點開展條碼支付業務,審慎地將條碼定位于銀行卡支付的補充,支付機構乃至銀行都開始試水。但2014年,由于未建立有效安全措施及統一的業務規則等,央行叫停線下二維碼支付服務。不過在央行叫停后,支付機構的探索仍然未止,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很快將二維碼支付市場迅速鋪開,形成雙寡頭壟斷局面,2016年開始銀行和銀聯也再次入局。
對于條碼支付快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進一步分析稱,從技術層面看,二維碼通過幾何圖形來記錄數據和儲存信息,這樣的功能也可能攜帶非法鏈接或代碼。如果二維碼支付終端缺乏識別與攔截功能,就可能產生安全漏洞和隱患。從合規層面看,部分市場機構片面追求業務發展速度,在業務拓展過程中違規發展商戶,加劇了套現、二清以及外包管理不到位等收單亂象。
而廣大用戶在掃碼消費、尤其節假日期間消費時,經常會收到的紅包反饋等,也被視為是機構的一種非公平競爭行為。董希淼指出,條碼支付在零售支付領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部分支付機構在拓展業務時,通過不當的交叉補貼、不計成本的低價傾銷等手段,甚至濫用本機構及關聯企業的市場優勢地位,排除和限制支付服務競爭,導致行業無序發展和不公平競爭,不但擾亂了市場秩序,也影響支付市場長遠健康發展。王蓬博也持有相同觀點:“央行擔心行業最后只看補貼。”
支付巨頭恐受影響
在本次新規中,央行明確提出“不能為了追求短期的市場份額,采取‘燒錢’‘補貼’等不當競爭手段。”
薛洪言表示,在前幾日的281號文中,央行也強調了“不得采用低價傾銷、交叉補貼等不當手段拓展市場”。支付本就是微利業務,中小支付機構無力補貼市場,站在監管機構角度,部分機構采取燒錢、補貼等方式拓展市場會加速行業分化,不利于整個支付生態體系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但在支付機構內部人士看來,這個很難執行。該支付機構人士表示,實際上不少支付機構巨頭已經發展了龐大的生態供應商,他們的合作伙伴主要有兩類:線上支付合作伙伴以及線下支付合作伙伴,支付巨頭也會將線下推廣交給合作的代理機構負責。而監管目前對“燒錢”、“補貼”等不當競爭手段并沒有進行明確,“比如一些支付巨頭補貼中間服務商,再由中間服務商補貼給用戶或者商戶,這種補貼方式算不算不正當競爭?目前還沒法判定。”
整體來看,業內人士認為,新規對支付寶和微信兩大支付巨頭的影響會最大。劉銀平表示,本次條碼支付規范影響最大的就是支付寶和微信,新規實施之后,有利于市場參與者之間展開公平競爭。對于用戶來說,今后線下支付將無法獲取補貼,各種優惠活動沒有了,但是用戶的支付賬戶會更加安全。
在新規發布后,財付通方面已經做出回應:財付通旗下的微信支付和QQ錢包兩大產品的用戶數已超過8億,日均交易筆數已超過6億筆,包括線上線下在內的騰訊移動支付的量級還在持續穩定增長。但同時也在收集用戶和商戶的實際需求,并積極研發新技術以及探索新技術應用于條碼支付領域的可行性,希望與業界、監管部門一同探索更具技術前瞻性的創新模式。(北京商報記者 岳品瑜 程維妙 劉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