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黑龍江省地區生產總值(GDP)5435.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1%。(2015年全國各省市上半年GDP排名及增速)
2015年上半年全省工業經濟效益情況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體效益降幅收窄。實現利稅569.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6.2%,比1—5月份收窄1.3個百分點,其中利潤197.3億元,下降58.0%,收窄4.7個百分點;稅金372.5億元,下降36.7%,收窄0.9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為4940.6億元,下降15.2%,收窄0.9個百分點。虧損企業1042戶,虧損面25.3%,比1—5月份收窄0.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13.3億元,減虧10.1%,減虧幅度提高2.2個百分點。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地方工業企業實現利稅220.2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利潤115.6億元,增長9.9%,稅金104.6億元,下降4.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62.2億元,下降6.5%;虧損企業1001戶,虧損面24.9%;虧損企業虧損額75.3億元,減虧9.9%。
2015年上半年我省農業生產形勢分析
年初以來,我省各地深入貫徹落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應對農業生產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力保全年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糧食產量再上新臺階。上半年,我省農業平穩增長,但全年農業生產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
一、上半年我省農業生產情況
上半年,我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81.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4.3%,比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種植業147.8億元,增長8.1%;林業52.9億元,增長3.6%;牧業251.9億元,增長1.7%;漁業6.6億元,增長8.2%;農林牧漁服務業21.9億元,增長5.8%。
1.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局地結構出現變化。根據種植情況初步調查顯示,2015年我省農作物播種面積基本與上年持平,油料等經濟作物受上年種植面積大幅下降、產品價格提升的影響,今年種植面積將有所增長。糧食種植結構趨于穩定,大豆種植面積小幅下降,玉米面積略增。但部分地區種植結構變化較大,如:黑河北部、大興安嶺等地區受大豆價格補貼影響大豆種植面積將進一步增加;中部片區受2014年春澇影響改種大豆的土地今年將恢復玉米種植,這類地區玉米面積相應增加。
2.全省糧食生產總體形勢較好。今年,由于春耕準備充分,加之機械力量強,抗災保種措施得力,全省克服了東澇西旱和低溫多雨等不利條件的影響,各種農作物都播(插)在了豐產期,奪取了春耕生產第一戰役的全勝。進入6月后,光熱、雨水條件有利,全省各類農作物生育進程普遍加快,糧食作物總體形勢較好,經濟作物苗情與常年相當。
3.蔬菜、水果棚室作物產量平穩增長。受2014年調入蔬菜價格偏低,我省整體蔬菜種植效益較差影響,全省棚室蔬菜季度種植品種出現結構性變化,投入較大的越冬棚數量呈逐年減少的態勢,棚室蔬菜播種期延后。一季度產出也由多種作物轉變為生長期短、產出高、投入較小的葉菜類和食用菌類作物為主,二季度出現瓜菜、茄果類作物大批量上市。上半年我省棚室蔬菜產量78.3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7.9%;水果產量7.5萬噸,增長8.1%。
4.生豬價格回升,養殖效益提高。年初,我省畜禽價格延續2014年四季度走勢,生豬價格低位徘徊,進入4月份后生豬價格穩步回升,目前活豬價格達到14元/斤,利潤達到300元/頭以上,仔豬價格上升到450元。在供給量大幅縮減的影響下,我省生豬價格出現快速增長態勢,
5.規模化養殖促使牛奶產業逆勢上揚。在全國奶業形勢嚴峻,一片哀鳴聲中,我省奶業亦陷入低谷,奶價低、賣奶難現象普遍,導致奶牛養殖散戶大量退出市場。但從我省市場看,散戶退出對我省奶業影響不大,規模性養殖已成為我省奶業市場的主體。上半年,我省奶牛單產水平、規模化養殖比例和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均有所提升,規模養殖場奶牛規模和效益同比基本持平,生鮮乳產量逆勢上揚。上半年我省牛奶產量209.2萬噸,增長5.4%,奶牛存欄188萬頭,下降1.1%。
6.林業逐漸走出低谷。進入二季度后,在林下種植、養殖、林產品采集快速發展引領下,禁伐政策對我省林業影響逐漸減弱。上半年,我省林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3.6%,其中二季度當季林業增加值增長4.7%。
二、四因素影響全年農業經濟走勢
1.畜牧業存欄量創新低。上半年,我省畜牧業在牛奶、禽肉產量大幅增長的拉動下增加值同比增長1.7%,增速較一季度回落1.2個百分點,拉低我省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2個百分點。雖然二季度畜產品價格有所回升,但我省畜禽生產弱勢格局依然不改,從上半年畜禽生產情況看,我省生豬、奶牛、肉禽、蛋禽存欄量分別同比下降6.6%、1.1%、4.2%、0.96%,且生豬存欄創2010年以來季度存欄新低,我省全年畜牧業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2.“禁伐”影響仍在延續。自施行“天保工程”以來我省大興安嶺林管局、森工林業局木材采伐量逐年減少,尤其是2010年以后,木材采伐量減速加劇,在此影響下全省2011、2012、2013年木材采伐量分別比上年下降42.5%、16.0%、24.4%,分別拉低林業增加值9.8億元、1.9億元、5.5億元;由于2014年4月以后大興安嶺林管局、森工林業局“禁伐”政策的實施,我省木材采伐量同比下降15.4%,拉低林業增加值2.4億元;2015年大興安嶺林管局、森工林業局將實現“零”采伐,地方林業采伐量也將大幅縮減,預計拉低全省林業增加值13.2億元
3.設施農業出現衰減勢頭。上半年,我省設施蔬菜水果在單產增加和種植結構調整雙重帶動下出現較快增長,但整體棚室蔬菜生產規模卻出現下降的勢頭。上半年我省棚室蔬菜種植面積較同期下降近10%,分地市看除哈爾濱、雞西、伊春、佳木斯出現增長,其余地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地區出現20%以上“斷崖式”下降。棚室蔬菜種植規模下降主要來自于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近年來設施農業擴張較快市場拓展不足;二是蔬菜平均單價效益雙走低;三是2014年部分菜農因災害損失過大放棄經營。
4.農墾農業經濟走低拉低全省一產增速。上半年,農墾第一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37.7%,其中種植業下降13.4%,畜牧業下降46.0%。農墾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為3.7%,比上年同期下降5.2個百分點。2014年農墾第一產業增加值僅次于哈爾濱占全省18.2%,如果2015年下半年農墾農業經濟發展仍延續頹勢,全省農業經濟將受重創。
三、幾點建議
1.推進我省畜禽規模發展戰略。目前我省生豬生產受市場變化影響較大,養殖戶和小規模養殖企業逐漸喪失抵御畜禽價格的頻繁波動帶來養殖風險能力,因此,建議在農村生產性用地確權、抵押擔保等方面給予適當放寬,解決養殖戶長期存在的融資瓶頸,加強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提升規模戶比例和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加快本地肉禽類食品加工企業建設布局,加強本地畜禽產品消耗能力。
2.積極推進我省林區產業結構調整。在爭取國家加大對我省林木撫育支持力度的同時,以《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的實施為契機,開展林區多種經營,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指導林木采伐、粗加工企業轉型升級,加快林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3.市場與生產并重發展設施農業。設施農業的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市場依賴度強的特點決定各地在發展設施農業是應減少盲目性,不能只注重生產,忽略市場,要市場培育與生產擴大同步發展,減少因市場培育不足引起的“谷賤傷農”現象的發生。
注:從2015年一季度開始,國家統計局執行新產業分類,即將原第一產業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列入第三產業,但仍包含在農林牧漁業中。本文中農業牧漁業包括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