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閩南網11月5日訊 財稅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即,面對理順中央和地方事權與財權關系等最難啃的“硬骨頭”,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路線圖如何繪制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黨的十八大吹響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號角。2013年,分稅制改革向第二十個年頭邁進之際,財稅體制改革釋放出諸多攻堅信號,折射出未來新一輪改革的方向。
強化地方債監管釋放改革提速信號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各界都在期待審計署公布全面清查后的地方債結果。
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再現“賣地熱”,地方債務風險被視為中國未來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摸清底數,宣示著政府加強地方債監管、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決心。今年以來,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多次公開表態要加強地方債風險防控。
地方政府大量借債,反映出在事權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只能靠賣地或借債籌集資金。要破解基層財政困難問題,關鍵要健全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改變地方政府事權大財權小狀況。這已成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當前亟須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彭森說。
以完善轉移支付為財稅改革突破口
財政體制改革如何破題?已有的跡象顯示,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是當下的突破口。
一直以來,中央對下專項轉移支付名目繁多,資金多頭下達分散使用,層層結存降低資金效益,基層財政配套困難,造成項目虛假、虛報,浪費財政資源。專項審批權集中在中央,導致不少項目脫離實際。
樓繼偉今年多次表示,將逐步取消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將部分屬于地方事權且信息復雜程度較高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下放到地方管理,對部分使用方向類同、政策目標相近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予以整合,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以完善轉移支付為突破口,今年我國還加大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全口徑預算,盤活存量資金,政府帶頭過“緊日子”。
營改增全面推開將引領新一輪稅改
2013年8月1日,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推向全國,稅制改革再邁新步伐。
營業稅是地方政府掌握的幾乎唯一的主體稅種,其收入大致占地方政府稅收的一半以上。“十二五”期間,營改增一旦全面推開,營業稅將不復存在。
“營改增的全面推進將開啟中國新一輪財稅改革。”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說,營改增表面看是兩個稅種的歸并,但會倒逼財稅體制改革的配套,推進建立新的地方稅體系,成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導火索。
以營改增為引領,樓繼偉在談及下一步稅改時表示,除營改增改革,還將加快消費稅、房產稅、個人所得稅以及資源稅等重點稅種改革。
專家還建議,我國應加快推出環境稅、財產稅等地方稅種,構建完整的地方稅制體系,彌補營業稅消退的空白,從源頭解決地方財政短缺之困。
推薦閱讀: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權事權或將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