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10日電 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產業鏈供應鏈被多次提及,如何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增強自主可控能力?
2020年,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堅把穩產業鏈供應鏈的“浙江方案”——“鏈長制”帶到了全國兩會,建議該制度成為提升全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與競爭力的制度保障。
“從‘浙江首創’到如今已被20多個省(市、自治區)自發復制推廣,其科學性、創新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實踐論證。”王堅說,“鏈長制”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更高層級的推動,也因此,呼吁能高層次、更大力度地推廣“鏈長制”,從而助力中國形成安全、穩定、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鏈體系。
“鏈式思維”助推產業鏈現代化建設
從避免“缺個零件,停一條生產線”的救急,到如今成為地方推動產業鏈現代化的自覺行動,2019年9月試點推廣的浙江省開發區“鏈長制”成了浙江塊狀產業做大做強,以“鏈式思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有效方法論。
2020年,浙江實際使用外資157.8億美元,同比增長16.4%。外資規模居全國第五,增速高于全國11.9個百分點,為全國增量貢獻35.6%。
浙江有效穩外資、穩外貿的背后,彰顯了“鏈長制”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積極作用。
“運用‘鏈長制’推進浙江省產業鏈與全球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全方位精準合作,是暢通外循環;以‘鏈長制’應對疫情、實現復工復產,是暢通內循環。”浙江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說,“鏈長制”一頭挑著外循環,一頭挑著內循環,成為浙江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和中小微企業協作配套作用的重要舉措。
當前,世界產業分工體系已形成一個復雜網絡,任何一條產業鏈上都聚集了成千上萬家企業。在市場為主的產業鏈構建下,需要行政影響力實施產業鏈的延伸和優化。
“鏈長制”明確提出了要有一份產業鏈規劃,并用“九個一”工作制度保障了產業鏈的協同,推動區域塊狀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同時“鏈長制”推動各類要素向優勢產業集聚,極大地鼓勵和激活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有效銜接,提高了市場主體的自主創新能力。
浙江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說,一年多來,“卡脖子”的技術困境在浙江省開發區穩鏈、固鏈、強鏈和延鏈的實踐中得到破解,產業鏈升級的重大項目相繼落地,有效推動了產業鏈現代化體系建設;產業鏈供應鏈更強的開放性,使浙江的開放更加融入世界。
隨著國內新一輪要素集聚加快形成,產業鏈呈現集群化發展,也涌現出一批在人工智能、5G、軌道交通設備、通信設備等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這些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的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也為‘鏈長制’在更高層次、更大力度推廣提供了基礎。”王堅說。
基層創新仍盼頂層設計支持
在2020年的提案中,王堅認為,浙江產業鏈存在穩定性有待提高,產業鏈競爭力不夠強,同質化比較嚴重等問題,建議各地借力“鏈長制”布局謀劃產業鏈,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開放型的經濟質量,營造優良的營商環境等方面入手。
這些既是浙江作為“探路者”會遇到的問題和實踐經驗,也會成為各地產業鏈升級道路中遇到的共性問題。
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產業鏈在開放中深度融入全球體系,現代化水平逐漸提升,“鏈長制”也面臨一些新問題,需要更高層級的推動。
王堅說,當前“鏈長制”實施層級還不夠高,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自貿試驗區發展等國家戰略時,支撐作用亟待進一步提高;面對產業鏈、創新鏈各環節之間長期的深度合作時,需要頂層設計進一步優化;此外,在數字化大背景下,“鏈長制”實施中數字化管理應用仍需進一步提升。
“希望能更高層次、更大力度地推廣‘鏈長制’,在規劃設計、產業布局,在供應配套、政策供給,在資金保障、人才引進等方面,全方位、聯合執行‘鏈長制’政策。”王堅建議。
王堅呼吁,希望在中國各自貿試驗區、開發區等平臺上實施“鏈長制”責任體系,優化產業鏈發展環境,加強資源要素的統籌協調。
實踐探索離不開方法論的指引,王堅建議加強頂層設計,推進建立“鏈長制”常態機制,形成“鏈長制”理論體系和政策體系,全面統籌產業鏈規劃和發展,攻關、暢通產業鏈關鍵環節。
“立足產業鏈現狀,畫好產業鏈‘底圖’;堅持更高層級統籌考慮產業的布局,畫好產業鏈‘藍圖’;遵循產業鏈發展規律,畫好產業鏈‘架構圖’。”王堅解釋說。
在加強對外開放合作,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上,王堅建議,要以“鏈長制”推動融入國家戰略,以全球精準合作為重點,激發對外經濟新活力,集聚高質量外資。
“‘鏈長制’不是自我封閉,不是自給自足,而是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王堅說,建議以“鏈式思維”引育壯大產業鏈龍頭企業實現上下游協同,激發中國內需市場潛力,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推動產業鏈的國內區域互動與全球對接。(記者 胡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