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3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本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發布了《2019裝配式建筑發展概況》。據其最新數據,2019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4.2億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約為13.4%,近4年年均增長率為55%。
裝配式建筑是用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簡單來講,就是把房屋的樓梯、窗戶、柱子、房梁等各個模塊在工廠里生產好之后,送到工地現場拼搭。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裝配式建筑作為建筑領域未來發展趨勢之一,正在全國各地加速發展。例如,安徽省提出,今年將培育10個左右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海南省出臺13條措施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陜西省一季度裝配式建筑在建面積321.14萬平方米。
裝配式建筑經常被比喻為是“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被認為有利于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提升勞動生產效率。
和以往在水泥、沙土、鋼筋堆滿地的建筑工地中現場澆筑而起的房屋相比,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張君介紹,裝配式建筑對于使用者來說沒有什么太大不同。“裝配式建筑施工的時候,要用預制的樓板或者墻板一塊塊搭起來,也要澆一部分混凝土,比如樓板之間的連接,但它現場支模的量、綁鋼筋的量會減少。”他說。
今年3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蔓延之時,我國企業遠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與韓國首爾大學醫學院簽訂合同,為對方提供自主研發的負壓隔離病房。而負壓隔離病房的所有部件全部在車間完成預制。該公司生產主管青林介紹,生產的負壓隔離病房,在其裝配式建筑成熟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技術升級,確保建筑主體的部件全部在車間生產,零部件組裝成模塊組合,運到韓國當地后,只需要一到兩天的安裝調適就可收治病人,以發揮出裝配式建筑快速的優勢。
此外,遠大芯建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賢銘介紹,在疫情中,這種裝配式建筑方式還體現出了靈活的優勢:“可以自由、靈活地調配負壓病房的資源。我們在建筑的風道上面預埋了管子,因此上下水和上下空氣,還有電的整個管道,都預留在了第一層,它就像插積木一樣。”
在各地推進復工復產之際,裝配式建筑則可減少施工現場聚集的人員數量。北京朝陽區一處建筑施工現場,由北京城建集團投資建設的裝配式住宅項目正在施工,它的整體裝配率有望超過90%。該公司副總經理劉文澤介紹,這減少了現場施工作業造成的污染,還減少了人工作業量。“在地上的結構階段,傳統的(方式)工人需要五六百人,改成裝配式后一百多人就可以滿足整個裝配施工需求。”劉文澤說。
住建部在《“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達到20%以上,積極推進地區達到15%以上,鼓勵推進地區達到10%以上,鼓勵各地制定更高的發展目標。
不過,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過程也伴隨著人們對其質量、安全等的擔憂。
據了解,目前,有的裝配式建筑構件上已經有了只屬于自己的身份信息二維碼。湖南東方紅長沙裝配基地總工程師曾誠介紹,掃一下二維碼就可得到構件的尺寸、安裝位置等數據。他說:“這個二維碼不僅更能夠追溯自身產品的質量,還能追溯所有配套部件的質量。”
發展過程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指出,裝配式建筑還存在裝配式建筑構件標準化、模數化程度較低、建設模式創新不夠和信息化發展滯后等問題。
為更好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今年,北京首次提出符合條件的非政府投資民用裝配式建筑可獲得財政獎勵;海南省出臺13條措施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安徽省提出將培育10個左右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高宗宏表示,將督促企業加強對裝配式建筑構配件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加大對建筑原材料構配件工廠生產的工業化產品的監督抽查和檢查,配合相關部門一起督促原材料生產企業,加強對裝配式建筑配件工廠整個生產過程的管理,支持、幫助、督促企業建立一套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記者 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