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日),國家郵政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相關數據。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郵政普遍服務能力水平不斷提升,郵政行業業務收入完成6622.6億元,增長了1290倍。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 1978年,郵政收入只有5.1億元,到2017年,郵政行業業務收入完成6622.6億元,增長了1290倍。
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 沈鴻雁:基本建立了覆蓋城鄉、惠及全民、水平適度、可持續發展的郵政普遍服務體系,服務經濟社會民生的基礎地位得到夯實。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郵政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以郵政網點為基礎,以運輸網、信息網為依托,以信報箱、村郵站為終端的郵政普遍服務網絡。截至2017年,全行業擁有各類營業網點27.8萬處,是1978年的5.6倍。2017年,平均每一營業網點服務面積為34.5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為0.5萬人;而1978年全國平均每一營業網點服務面積為193.5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為1.94萬人。
國家郵政局:我國快遞量連續四年居世界第一
五年來,我國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長到近401億件,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一。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修訂實施,首次將快遞業務納入調整范疇,明確了快遞企業的法律地位。
2017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400.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完成4957.1億元,從業人數超過200萬。
今年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超90%
為深入推動快遞業普惠發展,2016和2017年,“快遞下鄉”連續寫入中央1號文件。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快遞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87%,基本能夠滿足6億農村人口的快遞服務需求。2018年,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進一步提升,目前已超過90%。
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 沈鴻雁: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長到401億件,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一。快遞業對消費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對經濟增長的間接貢獻率超過20%,成為新經濟的代表和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農村地區收投快件量超過100億件,帶動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超過6000億元。年支撐跨境網絡零售額超過千億元,支撐網絡零售額超過5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超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