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衛視記者]:請問關于“紅頂中介”的問題。在多年以來在環評工作上一直存在著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一種“紅頂中介”,可以說它已經成為簡政放權的一塊絆腳石,也成為環評工作公平客觀的一大攔路虎。記得您曾經在2015年記者會上這么說到,環保部直屬單位的環評機構要率先實現脫鉤,地方環保部門在兩年之內要分批分期實現脫鉤,而且當時您還有一句話讓人印象非常深刻,說的是絕不允許卡著審批吃環保,戴著紅頂賺黑錢。請問,目前這項工作推進的情況怎么樣?下一步在環評攻堅戰上,我們又有一些什么樣新的改革舉措呢?謝謝。[18:39]
[陳吉寧]:謝謝你的提問。這項工作是從2015年開始的,當時是落實中央巡視組關于環保專項巡視的反饋意見,另外,結合國務院“放管服”的改革要求,2015年年底,環保部直屬的8家環評機構率先完成了脫鉤,到去年底,所有地方環保部門350家環評機構分兩批已經全部完成了脫鉤任務。我們是說到做到的。其中176家取消或者注銷了資質,174家由原環評機構職工自然人出資設立環評公司或者整體劃至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這意味著從今年開始,不論是人還是資產,沒有一家環評機構跟環保部有任何關系,我們把這件事情切割得干干凈凈。[18:41]
[陳吉寧]:脫鉤之后,目前全國共有環保機構968家,其中企業法人機構818家,事業法人機構150家,從業環評工程師10746人。從進展情況看,脫鉤進展比較平穩,從體制上解決了“紅頂中介”的問題,有利于環評市場的健康發展。結合脫鉤,我們這兩年也在大力推動環評改革,就是要更好發揮環評的源頭預防作用。我們基本思路是劃框子、定規則、查落實三個環節。[18:42]
[陳吉寧]:第一,在戰略和規劃環評領域要劃框子。什么框子?我剛才講過“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用這“三線一單”強化對國土空間開發的強約束。第二,在項目環評領域定準規則。主要解決三個問題:明確排放污染物的項目可以排放的強度是多少,排放的總量是多少,帶來的環境風險要采取什么樣的防范措施。這就是定規則。[18:43]
[陳吉寧]:第三,加大事中事后監管。主要做好兩件事情,一是建立全國環評監管平臺,所有的環評文件要上傳到這個平臺進行公開。同時我們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環評進行監管。批得對不對,項目落沒落在不該落的地方,突沒突破污染物排放總量,進行監管,明確各級責任。二是與排污許可證制度銜接。把環評要求的每一項環保措施落實在排污許可證上,作為下一步企業投產運行的守法依據,也作為我們執法的依據。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工作,一方面簡政放權,另一方面通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切實發揮環評的預防作用。謝謝。[18:4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央環保督察讓公眾充滿期待,但媒體發現在一些地方督察組前腳剛走,一些地方的污染企業馬上就死灰復燃,繼續肆意違法排污,氣焰囂張。請問陳部長您有沒有發現這個情況,對這個問題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謝謝。[18:45]
[陳吉寧]:謝謝你的提問。中央環保督察是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一項重要的制度性安排。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試點,也完成了兩批督察,第二批已經基本結束。今年還有兩批,相關工作正在準備工作之中。從已經開展督察的16個省份情況來看,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有三個方面:第一,提升了地方黨委政府的環保責任。剛才我講,就是通過督察,強化地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落實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各級省委省政府和部門對這次督察深受觸動,有的領導跟我講,這次督察是一場觸動靈魂的督察。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受到了警醒,強化了環保責任的落實。[18:49]
[陳吉寧]:第二,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環境問題。有很多報道,我在這里就不講了。第三,推動地方建立環保的長效機制。在中央督察效應帶動下,目前全國21個省份出臺了有關環境保護職責分工的文件,把各部門的環保責任明確了。24個省份出臺了省級環境保護督察方案。24個省份出臺了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其余省份也在制定和征求意見之中。這些文件的出臺,壓實了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的環保責任,中央和省級兩級環保督察的大格局已經初步形成。[18:50]
[陳吉寧]:你剛才講的問題,我們也知道,也確實存在,這些問題反映了地方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還不牢固,綠色發展的理念還沒完全樹立起來,環保的責任也落實得不夠。我想,正是通過這樣反復嚴格的查處,持之以恒,法治的籠子在實踐中才能越編越緊。[18:51]
[陳吉寧]:下一步,我們將采取四個方面措施,逐步解決這個問題。第一,不折不扣地完成督察任務。今年我們要完成其余省份的環境保護督察全覆蓋,還要對一些問題突出的地方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和“回頭看”。逐步構建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為主體,對地市環保督政為基礎,專項督查和“回頭看”為輔的全方位系統化的督察工作體系。第二,繼續推進地方地市級的環保督察工作。地市層面跟中央層面督察,著眼點會各有側重。地市級主要解決目前縣區一級的環保責任問題,這是目前工作的難點和弱點。通過兩級督察體制的形成,推動形成上下同欲、同向發力、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18:54]
[陳吉寧]:第三,建立完善督察工作的長效機制。目前中央環保督察作為一個改革方案,我們在國務院環保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正在研究制定是否要形成一個《環境保護督察條例》,把它上升到法制層面,把它制度化。第四,加強督察能力建設。在中編辦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現在已經建立了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中央督察組和將來所有的督政任務都由督察辦公室來承擔,來統籌。我們也要把相應的環保部內部的一些人力調動到這方面來,推動地方政府不折不扣地落實好黨中央和國務院各項環境保護要求。謝謝。[18:58]
[路透社記者]:三年之前,環保部批評了京津冀地區地方政府,說他們搞形式主義,就是形式比內容大。三年之后,好像基本上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落實控制排放還沒有到位。您怎么評價河北省當地政府?因為環保部一直批評他們,比如說邯鄲、唐山這些地方,他們的措施好像不夠好,不符合中央政府的要求。謝謝。[18:58]
[陳吉寧]:謝謝你的提問。剛才我講了《大氣十條》實施三年多來所取得的進展。30%多的改善是實實在在的,這個進展離不開中央的高度重視,離不開我們各地區、各部門狠抓落實。應該說,不論是政府、企業、公眾,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工作的強度、工作到位的程度在逐漸加強。為什么這么講?我們三年來的改進速度比有些發達國家要快,這三年的進步是在爬坡過程之中解決的,如果我們的政府不作為,或者大部分不作為,這三年的成績怎么能夠取得呢。如果有這么多問題,不是大家共同努力去解決,那我們怎么又比西方的一些國家解決得快呢?所以我們還是要看主流,看進步。地方政府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當然也不是說地方政府沒有問題,現在仍然有工作不到位的地方,特別是在區縣一級,這是我們目前工作的著力點。我們希望通過不斷加強區縣一級,把工作做實、做細、做好。如果你們調研的話,到下面看一看,這幾年基層對環保的認識變化非常大。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切切實實體會到了環保的壓力,而且有些地方也開始嘗到了開展環保的甜頭。[19:06]
[陳吉寧]:通過抓環保,把環保作為一個抓手,為好企業留出了發展空間,把那些不能滿足環保要求的、比較差的企業淘汰出去,好的企業才有增長的空間,才有利潤,才有機會加強創新和管理,才能夠成長起來,才能夠避免劣幣驅除良幣。雖然環保是一個難題,但我們還是要用發展的眼光,堅定信心來看待我們下一步的工作。謝謝。[19:11]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陳部長您好,我想追問一個環保教育的問題。去年,我國多個省市教育主管部門下發了因霧霾停課的通知,對于中小學生的環保教育,還有哪些具體的計劃要做?同時,高校的學生是很大一部分群體,您認為加強高校學生環保教育這一課,對于整個社會的環境保護有什么樣的影響?謝謝。[19:13]
[陳吉寧]:謝謝你的提問。中國的環境問題有多快才能解決?我個人覺得,有兩個東西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技術進步。未來還有哪些新的技術、好的技術,有多快能出來,來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看,早期羅馬俱樂部預言的環境問題,為什么沒發生呢?就是因為技術進步超越了對資源消耗的速度。技術進步是人類的創新,是我們加快解決問題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二是取決于我們的理念。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好的環保理念,解決這個環境問題會快得多。如果每個人都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我們也會節省很多資源,減少很多污染物的排放。你提的這個問題是一個教育問題。教育是一個養成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今天上一課,明天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特別要從兒童抓起,從孩子做起。不僅要讓他們知道環保的重要性,而且要教會他們,什么叫綠色,什么叫環保。我也是做教育出身的,目前在環境教育上,最大的問題是不具體化,理念多、口號多,但是具體怎么做,教得少,這是我們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我也希望跟大家一起,跟媒體一起推動環保理念的普及推廣。現在不僅僅是要進校園,還要進課堂、進家庭,家庭和社區對孩子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們一起努力。謝謝。[19:19]
[鐘雪泉]:謝謝陳部長,謝謝翻譯。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參加。再見。[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