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末,隨著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下稱經開區(頭屯河區))的“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和“國際物流中心核心區”兩個項目先后啟動,標志著烏魯木齊的“五大中心”建設在“十三五”第一年將進入“加速跑” 階段,在“十三五”期間,“五大中心”會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熱詞”,不斷引發人們的關注。
2013年,自治區黨委八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對新疆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地位和作用給出了明確定位:“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努力將新疆建設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醫療服務中心。”經過審慎規劃和周密布局,2015年,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五大中心”, 把烏魯木齊建設成為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和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建設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核心區,成烏魯木齊市的重點工作。烏魯木齊市作為自治區首府,理應發揮其集聚效益和帶動作用,承載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核心引領作用。作為首府的烏魯木齊,也有條件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五大中心、二基地、大通道、核心區”。
而建設“五大中心”,地處烏魯木齊城市北端的經開區(頭屯河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新市區)(下稱高新區(新市區))由于具備了傳統的優勢資源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因而也承擔起更多“五大中心”建設的重任。
“大交通”提升新疆速度
烏魯木齊的城區路網建設,包括BRT、田字路等項目,極大地提升了城區交通的盛載量。但“一帶一路”的“交通中心”概念,已不再僅限于一個城市的路網建設,而是將一個城市的路網變成一個“大樞紐”,形成連通城際,進而連通全國、連通歐亞的“大交通”,因此,2015年,烏魯木齊市加快了構建“三環十五射”的路網骨架,并開始完善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交通網絡體系,同時積極推進烏魯木齊地鐵1號線項目、完成2號線前期工作。此外,高鐵和航空的建設項目也開始提速。
隨著城北高新區(新市區)長春路立交橋提前4個月完成雙向通車,烏魯木齊的城市路網已基本形成了一個主體的框架,烏魯木齊的城市路網初具規模。城北,是連通北疆路網的樞紐,烏市、昌吉、石河子城際路網的建設也已日趨完善,烏魯木齊“交通中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
“經開區(頭屯河區)近年來的交通建設項目很多,從前,幾乎所有西行的班列均需經過經開區(頭屯河區),而在原有的烏昌、烏奎及多條省道形成的路網的基礎之上,近年來又進一步發展,形成了核心優勢,再加上高鐵、地鐵項目的動工,經開區(頭屯河區)的交通路網越來越多地承載起‘北疆交通樞紐’的作用。這對于在區內發展商貿物流和生態工業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經開區(頭屯河區)區委書記薛繼海說。
“大物流”帶動“大商貿”
烏魯木齊市的“五大物流園”建設,主體是完善國際機場區域臨空經濟體系。重點支持烏魯木齊鐵路貨運站和集裝箱中心站建設,在開行中亞鐵路貨運專列的基礎上,積極支持配合開行面向西亞、歐洲的鐵路貨運專列,積極推進建設中歐班列集結編組中心和進出口貨物分撥中心。
從這個發展思路上可以看出,從2015年后半年開始啟動的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建設工程和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改擴建拆遷工程成為“五大中心”建設的“加速啟動”工程。
“綜合保稅區緊鄰三坪集裝箱中心站,建成后的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是集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國際貿易于一體的綜合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綜合保稅區適合所有外向型加工企業入駐,重點鼓勵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紡織服裝等生產性企業入駐;同時,綜合保稅區將大力發展保稅貨物存儲、國際分撥配送、國際采購等業務,為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和西北地區外貿型企業提供延伸物流供應鏈的全面服務。”經開區(頭屯河區)區委書記、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管委會主任薛繼海說,在自治區、兵團,以及烏魯木齊市市委和兵團12師的共同努力之下,綜合保稅區的項目審批得到了國家十部委和海關總署的大力支持,因此得以快速啟動,預計明年7月,這個項目就可以建設完成。
這個集加工、貿易、物流為一體的綜合保稅區,是新疆的第三個綜合保稅區,而保稅區與隨后啟動的國際物流中心項目相契合,將很快形成一個連接全疆、輻射全國及中亞的商貿物流中心。
“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物流中心核心區”是2015年后半年經開區(頭屯河區)啟動的另外一個重要項目。該項目將規劃建設一個以西站地區為核心,聯動北站地區、空港地區、三坪地區的開放戰略架構體系。結合自治區、烏魯木齊市要求,整合區域內鐵路、航空、公路資源,結合新疆陸路港項目,在火車西站鐵路國際物流園選址約500畝土地開展規劃建設。該物流中心空間布局將形成以西站片區為核心、統籌北站片區、八鋼車站片區、三坪中心站、空港、甘泉堡站、城南合作區資源,以鐵路一類口岸為平臺,集成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中歐班列新疆集結中心、B類保稅中心和產業集聚配套功能。屆時,烏魯木齊經開區(頭屯河區)將成為全疆的物流集散通道和“中亞商貿物流樞紐”。烏魯木齊“商貿物流中心”的雛形已初現端倪。
2015年后半年的另外一項重要工程是由高新區(新市區)承擔的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改擴建拆遷項目。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項目征收拆遷范圍涉及地窩堡鄉小地窩堡村、宣仁墩村和河南莊子村,南至小黃山鐵路、北至康復路、東至宣仁墩南北路、西至烏昌公路輔道。總征收建筑面積約280余萬平方米,涉及346家企業和經營戶,1439戶居民。在高新區(新市區)的努力之下,2015年8月,短短2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第一階段一期的拆遷工作,目前拆遷工作已經進入第一階段的尾聲。烏魯木齊最重要的物流通道——空港物流在機場改擴建工程完工之后,將取得長足的發展。
對于物流業的發展,烏魯木齊定立了一個中長期的目標:到2020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服務完善的商貿物流節點網絡體系。重點圍繞六大產業基地、六大組團建設,加快物流、商貿流通與工業、現代農業和服務業等融合發展,建成5個示范帶動作用強、具備國際輻射擴張能力的商貿物流產業園區。到2025年,建成7個具備國際輻射擴張能力的商貿物流產業園區,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國際高端進口消費品交易中心等戰略大項目投入運營。到2030年,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商貿物流中心和中國(新疆)自由貿易園區。可以說,這個目標在2015年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大金融”拉通線上與線下
到2020年,烏魯木齊形成中國最重要的股權投資企業聚集地之一。依托金融中心建設,在烏魯木齊打造一個主要面向中西亞地區的區域性金融要素中心、人民幣區域結算中心、融資中心和區域性資本中心。而從烏魯木齊金融業發展的情況來看,這個目標并不遙遠。
建設商貿物流中心,金融服務也必須及時跟上,而打造絲綢之路上的金融服務中心,需要建設跨境貿易與投資人民幣結算中心、外匯交易中心、股權交易中心和大宗特色資源產品期貨市場,此外,還要推動烏魯木齊市商業銀行上市工作,積極爭取國內外金融、證券和中介服務機構在烏設立經營機構、業務代理機構,開展跨境金融業務。
可以說,網絡金融體系和跨境結算體系就像“物流航母”身邊的護衛艦,其作用無可替代。
“金融中心”的建設,也因此在烏魯木齊的城北得到了快速發展。
“目前,經開區(頭屯河區)的跨境電商和互聯網金融初顯成效,吸引了唯品會、阿里巴巴、菜鳥網絡、京東、蘇寧等知名電商企業,注冊企業超過80家,成功申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匯集互聯網金融公司、P2P網貸公司、第三方支付平臺、小微金融超市等金融機構近40家, 2015年業務量可望突破60億元,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經濟增長點。”薛繼海介紹說,互聯網+給烏魯木齊的金融結算業務提供了更多拓展空間,而這種金融體系仍然有著巨大的上升潛力。
2013年,高新區(新市區)與自治區金融辦聯合設立的新疆股權交易中心就正式開市。該中心是西北地區第一家區域股權交易中心,定位于支持中小微企業通過股權質押融資、定向增資、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及其他各類權益性產品進行融資,從而有效緩解其融資難現狀。
近年來,高新區(新市區)努力學習上海自貿區CEPT政策,正在積極爭取在疆內成立省級機構,由于野馬集團、三寶集團等大型外貿企業,外貿業務量很大,在該區建立人民幣跨境交易和結算中心條件得天獨厚。
“大科技”營造現代文化氛圍
年來,烏魯木齊已發展成為中亞國家重要的留學之選。打造科教文化中心,鼓勵和支持絲綢之路沿線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聯辦研發機構聯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發展多種形式的科技合作與交流;加強來華留學示范基地、援外培訓基地建設,支持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高校合作辦學試點項目;已經成為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科技文化中心”的核心發展項目。
高新區(新市區)原本就是以高新技術立區,近年來,這一優勢又得以進一步強化。2015年,區內掛牌的四家企業里,有三家是區屬高新技術企業。僅2014年,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就有30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評審認定,目前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占全疆高新技術企業的近40%、全烏魯木齊的近70%,成為全疆首個高新技術企業過百的園區。
區內還聚集了中石油、中石化、中煤集團、神華集團、萬科集團等在內的一大批國際和國內500強企業的新疆總部和研發團隊;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社會科學院等科研院所20多家,新疆醫科大學等大中專院校33所。
近年來,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建成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新疆國家大學科技園、百花村軟件園、烏魯木齊留學人員創業園、中亞科技合作園等科技企業孵化平臺。其中,創業服務中心作為全疆最大科技企業孵化器,逐步形成“孵化苗圃+綜合孵化器+專業孵化器+科技企業加速器”的孵化鏈條。
2015年10月20日,烏魯木齊中科曙光云計算有限公司(烏魯木齊市云計算中心)項目在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北區工業園奠基。該項目是國內高性能計算領域的領軍企業——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投資的第一個實體項目。
而在經開區(頭屯河區),高新科技項目也已經開始嶄露頭角。2015年,新疆軟件園正式投入運營,天山云計算基地也啟動建設。為進一步打造高校、科研機構和駐區企業的創新人才平臺,經開區(頭屯河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投入300萬元左右,目前,擁有博士后工作總站1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17家、自治區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家,經開區(頭屯河區)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9家,先后引進30余名博士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數量位列全疆首位。“近年來,經開區(頭屯河區)的科技資金投入不斷增加,2013年至今共啟動六批自主創新資金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征集,共支持139個項目,總計資助金額約1.6億元。”區委書記薛繼海介紹說,隨著科技人才的不斷引進,科技項目的不斷投入,烏魯木齊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科教文化中心的目標指日可待。
“大醫療”鋪就“健康絲路”
到2020年,烏魯木齊養老服務設施全市全覆蓋,烏魯木齊國際醫療服務市場基本形成,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建設初具規模,對外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中亞醫學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基本形成。這是烏魯木齊“醫療中心”發展目標中的中期目標。
為了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醫療服務中心”,近年來烏魯木齊在逐步完善醫療設施,加快建立醫療服務合作聯合體,并努力建設著一批具有國際服務水平的重點醫療機構。
近年來,地處高新區(新市區)的新疆醫科大學及其第一附屬醫院已經建立起了連通西北五省,輻射中亞五國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并承擔起了絲綢之路沿線遠程醫療服務中心的責任。但隨著絲綢之路沿線人口密度的增大以及中亞五國對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烏魯木齊的醫療服務體系必須進一步升級來應對。
2014年末,天山新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下稱新醫藥聯盟)在高新區(新市區)成立,這標志者新疆本土生物醫藥產業開始形成發展合力。
目前,高新區(新市區)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占全疆的70%以上,此外,地處該區的新疆生物醫藥創新創業園已有101家企業入駐。可以說,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基礎良好,優勢明顯。有條件有能力更好地發揮自治區生物醫藥產業的帶頭和表率作用。
除了醫藥科技的發展,高新區(新市區)2014年末還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將在該區投資建設“區域醫療影像中心”,涵蓋高端醫療影像設備中心、醫療數據中心、遠程會診中心等功能,并逐步建設高端醫療影像設備裝配線、生產線及研發中心。
坐落于經開區(頭屯河區)高鐵片區核心區內的烏魯木齊國際醫院,占地8001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5515平方米,總投資56225萬元,設計床位450張。設有門診、急診、醫技、傳染、病房、ICU、手術室、體檢中心、康復保健中心、餐飲、后勤保障辦公等。項目于2014年11月開工建設, 2017年將投入使用。
“我們希望把這里打造成國際醫療服務中心,今年,我們與深圳北科開展了醫療科技項目合作,將在區內建設生命科技園,發展干細胞生命科學的研究。這些高端的醫療科技項目,會加大烏魯木齊‘醫療服務中心’的技術含量。”經開區(頭屯河區)區委書記薛繼海介紹說。
烏魯木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五大中心”建設,2016年進入“加速年”,在“十三五”的五年里,將會快速發展。可以預期,“五大中心”將會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最耀眼的發展成就。(文/李衛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