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怕在南安侖倉衛生院打點滴的孩子凍著,南安美林的閆女士,誤將消毒病房用的紫外線燈打開取暖,一家三口在病房里曬了一個多小時。
當夜夫妻兩人視力即受到影響,次日15個月大的孩子嘴唇出現水腫脫皮現象。至昨日,事發已三天,閆女士母子二人不良反應仍然明顯。
殺菌的紫外線燈被病人用來取暖
閆女士今年30歲,一家三口住在南安美林。上周六,閆女士15個月大的兒子小杰(化名)上吐下瀉還發燒,她和丈夫黃先生連忙帶著小杰到南安侖倉衛生院打點滴。
晚上7點多,氣溫降了下來,閆女士就將小杰抱進衛生院3樓病床上想暖和暖和。見病房天花板上吊著兩根燈管,看著像是取暖用的,就在墻上摸索著開關把燈打開了。
“那光是紫色的,我眼睛還盯了好久,用手靠近試了試,覺得有點暖。摸了摸,發現不燙手。”閆女士說,兩根“紫光燈”一開就是一個多小時,直到8點多發,她發現本已退燒的小杰體溫又上來了,連忙叫來護士,這時“紫光燈”才關上,“那護士一進來,就喊快關上燈,說這燈是紫外線殺菌的,開著照人眼睛要燒壞的。””。
紫外線燈管關上2小時后,仍在病房里陪護小杰的閆女士突然發現自己視線模糊,忙問睡在一旁的黃先生病房里是不是“起霧”了。黃先生悶頭睡著并未作答,醒來后發現自己視線竟然也一片模糊。夫妻倆向護士討得兩瓶眼藥水,兩人帶著孩子互相攙扶著出了衛生院。
連續三天討說法討得一袋菊花擦眼
回家當夜,閆女士就因雙眼紅腫、流淚和畏光而徹夜失眠。次日,小杰嘴唇出現水腫脫皮,黃先生不適雖有好轉,但閆女士的不適卻加重了。
閆女士認為自己誤開紫外線燈管,是因院方未在開關附近張貼警示標志,遂多次與院方理論,要求院方為母子二人體檢,卻始終得到“堅持滴眼藥水兩三天后即可康復”的答復。對此,閆女士并不放心,“孩子這么小,話都不會說,就算哪里不舒服我們也不知道。已經三天過去了,我視力還很模糊,我很擔心會有后遺癥。”
昨日中午記者來到侖倉衛生院,發現每個病房都裝有2根紫外線燈管,其開關位于病房墻壁空氣開關盒內,旁邊并無相關警示標志。一名護士快言快語,“你說那么大的熒光燈開關不開,誰那么無聊去開那個空氣開關?”
侖倉衛生院的陳書記和蘇院長則表示,有護士反映是閆女士堅持開燈“取暖”不聽勸告,所產生的不良反映兩三天后自然就會消失。閆女士對曾有護士勸告關燈的說法予以否認,昨日下午閆女士再次與院方交涉,只得到陳書記給出的一包菊花,說是讓閆女士帶回家泡水喝,再輔以擦眼,以助不適消除。
誤照紫外線燈需及時就醫
就此事,記者采訪了泉州市區兩家三甲醫院的相關專家。
福建醫科大附屬泉州第一醫院設備科的吳科長聽說閆女士母子癥狀后,連忙要求記者提醒二人盡快就醫,“根據眼部不適和嘴唇水腫脫皮的癥狀來看,這是典型的紫外線灼傷,最好趕緊去三甲醫院就醫,具體灼傷等級需檢查后得知。”
福建醫科大附屬第二醫院眼科的許主任說,“眼睛的角膜是最易受紫外線損傷的部位。照射一個多小時,從時間長短上來說影響并不大,不適感數天后可能自然緩解。但如果存在眼睛直視光源,受損程度會加重不少。”許主任說,人眼遭紫外線照射后,眼部紅腫、畏光、流淚是普遍癥狀,照射時間長或眼部受損程度嚴重,則會造成角膜上皮脫落,屆時角膜雖會自行恢復,但仍將嚴重影響視力。許主任介紹,市民眼部若遭紫外線光源照射引發不適,可以先自行使用冷敷、滴眼藥水等方法緩解,但及時就醫仍然必要。(本網記者 涂傳之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