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南安市園區辦了解到,《南安市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2025年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經出爐。
方案提出,南安實施園區五大工程,力爭到2025年年底,泉州市級“四個一批”園區項目新建成標準化廠房及配套用房100萬平方米以上,累計簽約企業超1000家,入駐企業超600家,升規納統企業達150家,產值超200億元,稅收超12億元。
在園區投產提速方面,南安將多管齊下推動產業發展。聚焦重點產業鏈,依“一園一鏈”梳理薄弱環節,繪制全景圖與招商地圖,明確項目和招商清單。采用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方式,引培優質園區招商運營主體,重點培育本地專業招商力量,推行專業化、公司化招商,打造上下游產業生態。開展組合式招商,聚焦招引“項目+人才”團隊,培育入園科創型企業,支持企業入園增資擴產,大力實施鏈主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供應鏈招商、資本招商、場景招商和中試招商,著力招引一批細分領域有發展潛力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研發機構、服務機構。為項目落地投產提供全過程“保姆式”服務,實行點對點精準服務,提高項目的落地率,重頭推動2024年已策劃的18個園區落地開工。
在園區效益提增工程,南安將加快盤活閑置工業用地,采取有償收儲盤活一批、項目嫁接盤活一批、自主改造盤活一批、招商引資盤活一批、空間再造盤活一批等“五個一批”舉措,推動存量用地提質增效。依托工業用地分析評價系統,加快引導企業自主重整或“騰籠換鳥”,推動存量企業增資擴容。抓住國家政策機遇,深化實施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增資擴產,鼓勵園區項目積極爭取技改貼息補助和“兩新”政策,加快推動入園項目應統盡統。加強企業梯度培育,逐級建立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庫,實行“有進有出”動態管理。引導企業升規納統,全方位扶持在園企業納統,保障規上企業電力增容和新增用氣指標需求。
在園區要素提優方面,南安將打造創新綜合體,加快創新要素向園區集聚共享,提供技術研發、創業孵化、技術對接等全鏈條服務,吸引孵化項目和初創型企業入駐,加快入園項目“從研到產”,推進南安市成功設計小鎮開工建設。持續加強金融支持,探索銀保企“共同成長計劃”,助力優質企業做大做強,建立優質投資項目庫,加強精準推介,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深化園區產教融合,建立健全各類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開展定向、定崗和訂單式人才培養,加快推進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探索“先租后讓”模式,吸引符合產業定位的中小微企業入園發展。開辟政務服務中心和工業園區的綠色服務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務,打通企業服務“最后一公里”。
在園區配套提升方面,南安將圍繞企業產能提升需求,加快謀劃配套園區基礎設施項目,支持企業降本增效做法。堅持工業園區姓“工”定位,構建園區產業空間和配套空間,聚焦重點產業鏈發展需求,落地一批創新平臺和載體,加快工業園區向產業社區轉型。實施工業節能降碳行動,推動產業全面轉型,促進工業資源規模化、高值化利用,支持創建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布設分布式光伏、商業儲能、充電樁等,建設智慧綜合能源平臺,開展循環化改造,建設一批“低零碳工廠”“低零碳園區”,推動企業能效提升與節能減排。支持工業園區引進節能機構進行區域節能相關投資運營服務,推進南安經濟開發區完成“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推動園區內批而未供與閑置土地處置。
在園區管理提質方面,南安將推廣龍頭企業園區項目,以龍頭園區為核心,向周邊輻射配套園區。持續打造芯谷科創中心、芯谷半導體科技產業港等泉州市重點創建專精特新園區,推動專精特新產業園成形成勢,并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廣“一園一品”示范項目,布局產品展示、3D打印、創意設計等公共服務平臺。探索開展園區星級評價、園區發展綜合指數評價、園區管理平臺服務等舉措,提升園區管理服務效能,構建標準化、規范化、市場化園區運營管理體系。推動園區連片整合,因地制宜地拓展管轄范圍,持續打造4條千億產業生態走廊。推廣入園企業分級管理經驗,對入園企業抓好全流程監管。按照分類分級原則,構建一系列工業園區建設標準體系。推動園區重點領域的標準修訂工作,研制一批工業園區建設重點領域標準。加快園區智能化改造步伐,夯實企業數字化建設軟硬件支撐,輻射帶動園區企業智改數轉。加快推進南安數字科創產業園智慧園區項目建設,推動園區內外企業信息交互、共享,構建園區產業鏈上下游共同體,加快供應鏈快速響應、鏈條協同,動態優化生產、能源和物流環節,提高園區整體運行效率。
(記者 陳江濤 通訊員 王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