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陽光下,位于南安市金淘鎮毓南村趁彩農場的智能化蝦塘波光粼粼。一尾尾通體青褐、蝦鉗修長的羅氏沼蝦正舒展著觸須,在蝦塘里歡快游弋。這片占地15畝的養殖基地,正是南安首個羅氏沼蝦養殖場。
農場負責人謝水波將特制餌料均勻地撒向水面,池中頓時泛起陣陣漣漪。他家養殖場的蝦苗是從浙江引進的新品種——“南太湖3號”。“蝦苗一開始小得像螞蟻,體重達50g-60g就可以出售了,成熟的蝦最重一只可超500g。”謝水波介紹。經過清洗、裝筐、過秤后,這些羅氏沼蝦將以50元/500g-70元/500g的價格,賣給周邊地市的水產檔口和餐飲酒店。
為何選擇養殖羅氏沼蝦?“因為它好吃,市場行情也好。”2023年,謝水波返鄉創辦了趁彩農場,了解到羅氏沼蝦的養殖前景后,便前往漳州、莆田等地,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取經”。2024年年初,學成歸來的謝水波投入180萬元,在農場內建成15畝溫室大棚蝦塘,并引進優質蝦苗進行養殖。
“每天凌晨四五點,我就得起床干活,先開增氧機,再撐著小船在蝦塘中投放飼料,每天要給蝦喂食2-3次。”謝水波介紹,從蝦苗的選種到飼料的調配,再到日常的水質管理,每一個環節他都精心把控。
據悉,羅氏沼蝦是聲名遠揚的“淡水蝦王”,原產于熱帶和亞熱帶水域,對水溫、水質要求苛刻。由于羅氏沼蝦不耐低溫,純露天池塘養殖一般5月初放苗,養殖時間只有5-6個月。因此,謝水波采用土塘養殖法,先在土塘里灌水,投放益生菌、浮游植物等,建造適合羅氏沼蝦生長的環境后,再投放蝦苗。
為了控制溫度,謝水波通過大棚養殖模式,系統搭載了物聯網智能溶氧監測系統,實現水溫、溶氧量等關鍵參數24小時動態監測與智能調控,通過加溫、保溫、檢測水質等措施,以此擺脫季節限制。
采用精細化養殖管理模式后,養殖效益得到顯著提升。在今年春節期間,趁彩農場首批試驗性養殖的羅氏沼蝦養殖喜獲豐收,并且賣出了不錯的價格,為后續規模化養殖積累了寶貴經驗。“我們目前可以實現2年收5茬,第三批蝦也將于‘五一’節前后上市,預計年產可達4.5萬公斤,年產值超100萬元。”謝水波說。
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實踐,如今,謝水波已經熟練掌握了羅氏沼蝦的養殖技術。接下來,他計劃將養殖面積擴大至50畝。除了養蝦,農場還打算增添配套設施,攜手周邊農戶,共同打造親子產業園,推出釣蝦、采摘、品嘗農家大鍋飯等特色項目。
南安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羅氏沼蝦“南太湖3號”憑借其營養價值高,且口感鮮甜脆嫩的特質,迅速成為消費者餐桌上的熱門之選,市場價格亦隨之不斷攀升。南安首個羅氏沼蝦養殖場成功落戶金淘,不僅滿足了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解決供應依賴外地長途運輸問題,還填補了本地羅氏沼蝦養殖空白,走出南安內陸漁業產業新路子。(記者 莊樹鴻 通訊員 徐軼群 洪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