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打梨,霜降柿,燒嘮燒燒出爐餅……”每周三下午,在南安市豐州鎮陽光小學音樂教室就會傳來余音裊裊的南音。
正在教唱南音的是陽光小學校長吳少清。2019年,到這里任職的她,在學校辦起了南音課堂,讓千年古樂走進校園。
每到一所學校任教
她就辦起南音課堂
近日,記者來到陽光小學時,就聽到悠揚婉轉的樂聲從音樂教室傳出。循著聲音,記者走進教室,只見吳少清手持琵琶,正在彈奏演唱南音,在她的帶領下,一張張稚嫩的面孔也吟唱了起來,音樂室內頓時熱鬧起來。
“大家要注意,吟唱這首靜夜思南音樂曲時,心中也要有詩中幽靜的意境和空靈感,然后唱的時候背要挺直,聲音要往外擴……”在吳少清的指導下,同學們心領神會,吟唱效果也好了許多。
“學校南音興趣小組是2019年成立的,開辦至今已有4年,目前興趣小組共有20多個學生。”作為學校校長,吳少清不僅要忙學校的大小事務,還要負責教授語文課、音樂課。這么忙的她,為何還要辦南音課堂,義務為學生教學?
吳少清與南音結下緣分,始于2005年。“2005年我讀高一,偶然機會接觸了南音,就一發不可收拾。”為了學習南音,吳少清不僅找老師傅學習技藝,還私下請教泉州師范學院南音系在校生,經過努力,她終于考入泉州師范學院音樂學(南音方向)。
2011年從學校畢業后,吳少清來到蓬華中心小學,當起了一名語文教師兼音樂教師。“在學區校長的建議和鼓勵下,我給學生們上起了南音課,那時候因為條件有限,我們只能利用老年協會的南音室上課。”就這樣,每周六吳少清都會舍棄回家休息的時間,陪伴孩子們練習南音。
此后,吳少清每到一所學校任教,都會將聲聲古韻帶入課堂,此外她還會到其他學校義務教授南音,培育了一批批南音小傳承人和愛好者。“每次看到學生們用稚嫩的聲音,唱響千年古樂,我就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義的。”吳少清說。
有人學就愿教
傳承南音義不容辭
親自教授學生南音,并非一件易事。“如果要讓他們認識復雜枯燥的工乂譜,很多學生都學不下去。”吳少清介紹,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她通常會借助多媒體、引用現在的“新南音”元素,讓孩子們先聽賞熟悉,然后再轉到傳統方法教學,練習拿拍板、唱腔等。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對南音的興趣,吳少清還研究出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
多年來,吳少清利用學校興趣小組,義務為孩子提供學習平臺,遇到勤奮肯學的孩子,她還經常利用周六日義務為學生排練、習唱習奏。
除此之外,只要一有機會,她還會帶著學生參加各種比賽,為學生們提供展示才藝的機會。
今年讀四年級的學生徐晶晶學習南音至今已有4年,如今她已經可以完整地演唱南音曲目,還參加比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從剛開始覺得南音有點難,再到現在可以彈奏琵琶、演唱南音,我不僅收獲了自信,還愛上了南音。”徐晶晶笑著告訴記者。
“既然我有這項技藝,何不把南音帶給更多人,有一群喜歡南音的孩子燃起星星之火,南音一定可以更深更遠地流傳下去……”對此,吳少清這樣說。(海絲商報記者 賴香珠 李想 通訊員 陳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