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工作強度小,身體吃得消,每月還有1200多元穩定收入。”昨日,在漳平市新橋鎮敬老院,貧困戶賴積應正細心地為老人挨個剪指甲。
賴積應是該敬老院護理員,以前因干農活而患有嚴重關節炎,干不了重活,由于身體原因難以就業,造成家庭貧困。去年,漳平市人社局獲悉后,安排他就近到新橋鎮敬老院公益性崗位工作。
開展公益性崗位就業扶貧,是漳平精準扶貧創新之舉,以有效解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難題。該市計劃2016—2018年每年安排300萬元,征集100個公益性崗位。
為全面準確掌握貧困人口基本情況,該市人社局會同農業、扶貧部門開展調查摸底,對勞動年齡段內的3639個貧困人口進行就業失業登記,頒發就業失業登記證,對有就業意向的2475人重點開展職業指導、職業培訓、職業介紹“一對一”服務。
該市人社局局長顏燕芬介紹說,他們提出“就近就地安置”原則,采取“因人設崗”,在安置對象居住地征集崗位,由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個層次開發管理公益性崗位,做到對象精準、崗位精準、保障精準、管理精準。
據悉,漳平市結合文明城市創建、鄉鎮社會管理、家園清潔行動和美麗鄉村建設等,開發了衛生保潔員、敬老院護理員、公廁衛生管理員等11類公益性崗位,用于安置各村貧困勞動力。就業后,他們除每月領取1230元崗位補貼外,還享有社保補貼,同時,用人單位須為其繳納工傷、失業保險,保障合法權益。
去年,該市16個鄉鎮(街道)共征集158個公益性崗位,幫助158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就業。該市人社局全年共投入278.88萬元,其中支付工資補貼234萬元,支付社保補貼44.88萬元。目前,已上崗的158人已實現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記者 韋元 通訊員 詹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