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幫助聯系企業,進行“點對點”掛鉤幫扶,今年脫貧有希望了,昨日,漳平官田鄉官西村貧困戶陳電成說,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與顏財生態公司簽訂養鵝協議,不用成本就能月掙千元,同時還學到了養鵝技術,逐步幫助他解決家庭經濟拮據的困境。
今年來,漳平將發展農業產業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承載的產業扶貧體系,從兩千多家新型經營主體中遴選百家,作為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的載體,用產業念好“發家致富經”, 唱響“脫貧攻堅歌”。
依托龍頭企業,把貧困戶帶上致富“順風車”
在南洋九鵬水仙茶加工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貧困戶+互聯網”的模式,主動掛鉤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2戶,提供就業、技術等方面的幫扶,張永欽等貧困戶通過在工廠包茶、做茶,人均增加收入5000元;何林光等貧困戶參與企業茶園管理,人均增加收入6000元;引導王玉香等貧困戶種植水仙茶,并無償提供水仙茶苗,種茶技術指導,對茶青及干茶由公司統一收購、銷售,每戶增收6000元左右。
在脫貧攻堅中,該市探索扶貧脫貧新機制, 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建立“企業+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發揮其對貧困戶的組織和帶動作用,建立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同時鼓勵涉農經濟實體與貧困村、貧困戶對接,采取保底收購、利潤返還、股份分紅等形式,充分發揮其人才、資金、技術優勢,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打造持續、穩定的脫貧平臺。
依托專業合作社,讓貧困戶融入富民產業
如何才能忙讓貧困戶增加收入、盡快脫貧?漳平市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等優勢,積極在農村探索產業扶貧新路子,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貧產業開發體系,依托當地專業合作,把貧困戶帶上富民“順風車”。
“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今年種了3畝多蓮子,合作社統一采購苗木、提供技術指導和肥料,統一定價銷售,每斤40元,畝產300斤左右,而且今年的蓮子特別好賣,全部都賣出去了,9月份孩子學費有著落了。”上界村貧困戶陳東日喜滋滋地說。
該市拱橋鎮以打好“扶貧攻堅”戰役為目標,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提供種子、苗木,統一施肥、專業技術等措施來引領一批貧困戶參與發展蓮子、金花茶、鮮切花等生態休閑農業。目前共種植太空36號蓮子1000多畝、金花茶500多畝、鮮切花100多畝,年產值達300多萬元,解決貧困戶就業128人。
依托家庭農場,使貧困戶成為產業工人
“感謝政府和掛鉤幫扶干部的關心,多虧村里的家庭農場,我們一定努力,爭取早日實現脫貧致富。”長塔村貧困戶林菊花、詹木秀、顏儒田激動地說。象湖鎮長塔村潭邊甲魚家庭農場是該市家庭農場示范場,成立于2013年5月。目前,貧困戶們在農場干活,每個月可以領2500元工資,有了基本生活保障。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該市各鄉鎮、村干部積極探索貧困戶脫貧渠道,引導貧困戶到農場就業,貧困勞動力可以得到薪資,還能學到知識技能。同時農場通過帶動貧困戶就業,可以向銀行申請貼息貸款,擴大種養規模,實現雙贏。
一個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貧困戶們帶來新的希望,轉變貧困戶的觀念,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輻射帶動了該市427戶貧困戶發展生產,形成脫貧致富長效機制。(記者 趙偉 通訊員 陳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