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頭鄉大嶺下村是永定最偏遠的村之一,去年5月,永定區委統戰部開始掛鉤幫扶該村。“村集體生產性收入為零,經濟基礎薄弱,村民是守著‘金飯碗’,到處‘討飯吃’。”這就是大嶺下村給永定區委常委、統戰部長王小慶留下的印象。在深入調研之后,王小慶發現大嶺下村在發展水果種植和旅游方面有先天優勢,而這些優勢就是助力村民致富的“金飯碗”。
土墻夯好了,義工們和工作人員合影(鄭澤成 攝)
組建合作社,紅柿“甜蜜出擊”
“我們村有390余戶人家近1400人,家家戶戶基本上都種了柿子,少的年產量萬斤,多的達到十幾萬斤。”大嶺下村村主任江石生說,柿子雖然是村里的主打產業和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大家卻都是各管各的,沒辦法擰成一股繩,一直以來主要靠商家來收購,價格不穩定。
今年9月26日,在永定區委統戰部的促成下,嶺下水果專業合作社成立。“現在要進一步動員果農和貧困戶參與到合作社,將零散的果農集中起來,以后就可以給他們集中提供技術指導、農資采購、品牌營銷等一條龍服務。”王小慶告訴記者,合作社運營后有望讓大嶺下的柿子實現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通過合作社的帶動,力爭讓紅柿年產量達500噸,種植戶收入戶均達萬元以上。
“我家有大大小小的柿子樹上千棵,掛果的柿子每年產量近4萬斤。”村民江育輝是合作社成員之一,他說種水稻收入不高,自2013年回到村里以來,就將主要精力放在種柿子上。雖然當下合作社還沒有正式運轉,但是對于合作社的未來,江育輝充滿了期待:“今年行情不是很好,希望合作社可以把銷路打開,把我們這里的柿子品牌做大做強。”
為讓紅柿“紅”出名氣,今年10月15日,以“穿行柿園,采摘柿果,感悟人生甜蜜”為主題的首屆柿子采摘節活動在大嶺下村舉辦。當天通過摘柿子、柿王爭霸賽、美食體驗等一系列充滿地域特色的活動,充分展示了當地甜柿的優良品質和特色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參與體驗。“我們的采摘節將持續到11月15日,在旅行社的帶動下,每個周末都會來不少游客。”江石生說。
開發旅游業,游客“組團入住”
大嶺下位于土樓王承啟樓和土樓王子振成樓之間,村里有大大小小土樓20多座,這就是王小慶跟省文聯下派駐村干部楊慶榮等共同探討后發掘的第二個“金飯碗”。
今年8月19日至27日,在福州滋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組織下,來自6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義工一起來到大嶺下村。在這次活動中,他們不僅深入了解土樓,還通過實地體驗建造土樓的夯土技藝來宣傳和保護土樓。“挖土、搬石頭、扛竹子,然后和泥、夯土,整個過程很辛苦,但是能夠跟來自不同國家的義工一起做這個修復工作,讓我感到很開心。”參加此次活動的義工肖君說。
“大嶺下是一個美麗的村莊,充滿了人文情懷,在保護好村莊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基礎上,我們打算以整個村莊為載體來進行旅游開發。”福州滋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琪對大嶺下贊譽頗高,當很多投資者將目光聚焦在土樓景區時,他已經看上了大嶺下的發展潛力。
去年7月,大嶺下裝機容量60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建成,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近5萬元,26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可增加收入約700元;今年3月,福州永定商會副會長、福州晉安區富士燈飾公司總經理林永釗捐資3萬元協助村里安上了路燈……眼下大嶺下雖然還是省級貧困村,但是對于村子的明天,王小慶和這里的村民們都充滿了信心:“只要大伙兒埋下身子踏踏實實去干,脫貧致富就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