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記者走進武平縣城廂鎮百香果基地采訪。艷陽下,果園中,百香果掛滿藤架,省黨代表、基地負責人、環梁野山試驗區黨總支副書記吳才英放下手中的活,向我們介紹:“跨村聯建后,我們各支部產業黨員經常一起學習交流百香果、花卉種植經驗,共同把產業做強做大。”
據悉,近年來,武平縣積極創新農村區域化黨組織設置模式,將環梁野山城鄉一體協調發展試驗區所在地的東云、東崗、園丁、云寨、堯祿5個行政村和區域內的電商創業園、客都匯文化旅游中心以及2個專業合作社聯合起來組建黨總支,按照“三統一三不變”原則,實行工作上統一規劃,各聯建村行政區劃不變、村民自治主體不變、集體資產產權不變,既相對獨立,同時又在黨總支的領導指導下開展工作。
“成立試驗區黨總支就是要通過整合資源、抱團發展,發揮其‘1+1>2’疊加效應,實現共商共議、共管共治、共建共享。”武平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林能坤說,黨總支以組織聯創帶班子建設、產業聯抓帶經濟提升、資源聯享帶民生發展“三聯三帶”為抓手,促進建組織、強產業、聚人才、興文化、育生態。
試驗區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撐,昔日的堯祿村因交通閉塞、發展滯后是典型的貧困村,黨總支通過“富村帶窮村、強村帶弱村”,指導大力發展鷹嘴桃和鄉村旅游產業。
近年來,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一村一游”的布局和思路,黨總支統一產業發展規劃,采取“黨總支+村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發展森林人家35家、種植鷹嘴桃1200畝、花卉1060畝、百香果850畝,形成各類產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產業的發展,人才是關鍵。針對人才引進難、留住難的問題,黨總支實施人才“互掛互培”工程,先后組織35名村級“田秀才”“土專家”到產業黨組織掛職鍛煉,安排28名產業帶頭人到村擔任“發展顧問”,為村級培養后備力量19名,厚植鄉村振興人才基礎。
“黨總支成立后最大的變化就是黨組織變強了、產業壯大了、環境變美了、鄉風變好了,相信在黨建的引領下試驗區的鄉村振興會邁上一個新臺階。”武平縣環梁野山試驗區黨總支書記余朝良自信地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