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優質服務,贏企業贊譽
19日,走進福建福思科技激光顯示項目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正在生產線上緊張有序地檢測激光投影儀產品。
總投資6億元的福思科技激光顯示項目,于去年7月成功簽約落戶武平省級高新園區,首期依托高新區省級科技孵化器,快速建設激光投影機、激光顯示屏、激光顯示一體機生產線。該項目今年年產值約5000萬元,明年有望實現大批量生產,產值達2億元以上。
“項目從簽約到首期生產線投產,僅花了5個月時間,這得益于武平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該公司總經理張世良說,去年12月,企業遇到招工難的問題,工人缺口約30人,政府部門得知情況后,多方渠道幫忙招工,促使項目首期生產線得以在今年1月順利運營投產。
引進項目,服務至上,武平的做法贏得企業的廣泛贊譽。“項目推進,引資單位和掛鉤領導干部‘一對一’提供保姆式的服務,讓我們深受感動。”福建山普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新光說,項目從簽約到落地,政府部門全程跟進服務,協調項目推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幫忙代辦各種審批手續,大大縮短項目的落地周期。
據了解,福建山普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000噸超細纖維新材料生產線項目,總投資1.43億元、項目占地50畝,主要生產超細纖電子布、無塵紙。該項目于今年3月動工,目前主體工程已竣工,將于12月投產,預計年銷售收入1.5億元,實現利稅約0.36億元。
“除了在政策、環境、稅收等方面實行優惠,還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武平工業園區管委會項目部負責人周濤芳說,部門組建項目工作推進小組,持續跟蹤項目進度,協調解決手續辦理等各種問題和困難。
值得一提的是,武平還出臺服務“雙培育、雙倍增”重點企業招用工激勵措施,引進各類優秀人才;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對引進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實行流程再造,探索容缺審批機制,提高項目轉化率與落地速度;建立縣金融機構與“四個一批”企業結對幫扶“主辦行”服務機制,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以有力保障,提升營商環境
日前,在武平縣興賢坊傳統文化街區項目建設現場,隨著最后一棟征遷大樓轟然倒塌,這標志著武平縣興賢坊傳統文化街區項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據介紹,今年3月落地開工的武平縣興賢坊傳統文化街區項目,總投資約3.4億元,工程建設期3年,是省重點項目,也是該縣今年百個重點項目重中之重項目。
征地拆遷不僅是項目落地、推進的頭道工序,也是塊難啃的“硬骨頭”。“為確保征拆任務按時完成、如期交地,確保項目建設,相關部門全力以赴,攻堅克難,深入細致地做好征地拆遷工作。就連節假日,攻堅小組也放棄休息,奮戰在征地拆遷第一線。”武平縣重點辦主任劉志祿說,為了有效推進工程建設進度,武平全力推行陽光征地、和諧拆遷,為重大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據了解,今年1至9月,武平縣共完成房屋征收3.05萬平方米、土地征收2302畝,拆除“兩違”建筑8.03萬平方米。提前“啃”下了興賢坊歷史文化街區、糧食直屬庫、老汽車站地塊等一批重點項目征遷地塊。
除了加快突破征地拆遷、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武平縣還通過簡政放權,暢通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推進“直通車”,切實解決企業辦事、項目推進“中梗阻”問題,持續打造高質量營商環境。此外,實行領導干部帶頭策劃重大項目工作機制、項目策劃獎勵機制等機制,主動靠前、主動服務,著力破解項目要素制約,為項目落地推進創造條件。
今年1至9月,武平40個項目實現開竣工,總投資72.61億元。一批批好項目大項目落地武平,不斷創造好中求快、攻堅克難的“武平速度”:金鯊、嘉匯等一批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實現提前開竣工;投資6億元的凝聚力照明產業園建設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兩個多月時間;占地3061畝的千鷺湖濕地公園從開工到開園,僅用6個月時間……
“今年初以來,已解決項目建設重點瓶頸問題290多個,武平以最優項目服務提供最佳要素保障,促進一大批重點項目實現早開工、快開工、早投產。”劉志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