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學習猴頭菇種植技術,被安排至扶貧產業猴頭菇基地上班,每月工資約1500元,家里還養了幾十只雞、幾十只兔子。2017年收入3萬多元,如今實現脫貧……4日,在央視“兩會有啥事,我們幫你問”新聞節目里,武平縣民主鄉林榮村村民潘春娥開心地講述著她家的脫貧故事。她那淳樸的形象和幸福的笑容,讓全國人民對武平縣的脫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印象深刻。
而這,僅是民主鄉探索產業脫貧新路子的一道美麗縮影。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是貧困鄉民主鄉脫貧攻堅的主旋律。5日,鄉黨委書記胡陽基告訴記者,近年來,該鄉圍繞脫貧攻堅目標創新“黨建+”扶貧模式,以“黨委統籌、支部引路、黨員帶路、協會鋪路”為思路,以打造“紅色邊界·綠色生態”為特色產業品牌,以紅色生態旅游和民主黑山羊、梁野白兔、百香果、臍橙、猴頭菇等六大產業為抓手,努力探索一條富民強鄉的產業扶貧新路子。
貧困戶林家建曾是村里出了名的懶漢,整天東游西逛,過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自從列為貧困戶后,鄉村干部多次到他家和他一起探討脫貧方法,動員他參加各類“雨露計劃”培訓,如今的他不但貸款參與猴頭菇種植,還養了雞鴨、種了仙草,即使冬季農閑,也不忘上山挖冬筍增加收入。他說,要改變大家對自己的看法,爭取參與村激勵性扶貧項目。
在脫貧攻堅實踐中,民主鄉注重發揮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引導貧困戶以土地租賃、投資入股、就業等多種方式參與,帶動貧困戶抱團發展——
與福建安興食品有限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由安興公司提供種苗、免費技術支持及訂單收購,帶動貧困戶脫貧。全鄉發展西蘭花500畝,有57戶貧困戶參與其中;
在林榮村建立猴頭菇種植項目,帶動該村38戶貧困戶全部參與種植或入股,每戶貧困戶每年可固定分紅1200元,對12戶用小額貸款資金參與入股的貧困戶,確保其固定可觀的分紅收益;
農豐果蔬專業合作社對貧困戶提高土地流轉租金、務工工資和優先提供技術指導、回購農副產品、安排用工,帶動38戶貧困戶發展百香果產業,被授予“龍巖市脫貧攻堅成績突出經營主體”稱號……
這樣喜人的場景不勝枚舉。目前,全鄉已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26個,家庭農場、種植大戶115戶,帶動108戶貧困戶321人增收。
此外,為進一步發展壯大“六大扶貧產業”,民主鄉、村各安排一名干部作為產業發展聯絡員,每月定期開展“集中見面日”為貧困戶發展產業“把脈問診”,并籌集260多萬元鼓勵支持貧困戶發展扶貧產業。(記者石芳 通訊員王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