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村到處臟兮兮的,垃圾成堆,小溪里流的都是發著惡臭的污水,自從董書記來了以后,村里變干凈了,環境越來越美了。”村民黎金星滿意地對記者說道。
五坊村地處上杭縣湖洋鎮西南方,下轄4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村貧民窮,是典型的偏遠山區農村。2014年4月,董科華被省121地質大隊派駐到五坊村作為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開始為期三年的駐村工作。
到任以后,在充分了解當地村風民情的基礎上,董科華與村兩委班子制定出建設美麗生態五坊村的“四部曲”,從環境整治、基礎建設、經濟發展、脫貧攻堅四個方面入手。董科華與村兩委班子將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讓“講文明、樹新風、護環境、美家園”成為群眾共識。他們還組織黨員干部、群眾走出家門投工投勞,整治衛生,清理河道。并且為村里爭取到“生態村”環境整治專項資金20萬元。將村子分26個片區,建設26個垃圾收集點,同時建立垃圾中轉站和填埋場。為讓村民從思想上認同愛護環境的必要性,董科華和村兩委在征求村民意見后,象征性地向每戶村民收取每月1元的衛生費,并投入2.8萬為村里購置一臺拖拉機,以每月1600元特聘專人每天進行垃圾中轉。為形成環境整治長效機制,董科華和村兩委還實行責任監督制度,26個片區各戶主、責任人、監督人以及電話號碼全部上牌。
經過四個月的“手術陣痛”,如今的五坊村,全村干凈整潔,溪水清澈見底,空氣變得格外清新,五坊村由此成為美麗生態村。
為讓五坊村能夠富起來,董科華和村兩委在村里基礎建設、發展產業及掛鉤扶貧上也下功夫。為村里開路修渠、筑壩架橋,保護修繕當地古廊橋,成立六大合作社,開通山路15公里,發展現代竹業和林下經濟,掛鉤幫扶貧困戶……(見習記者 張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