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鑄師魂,心中便有光……”9月9日,龍巖市舉行2024年“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建設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宣講活動,展現7位新時代優秀教師教書育人的光榮事跡。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強教必先強師。
龍巖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出臺《龍巖市實施“教育強市”戰略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堅持“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的理念,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持續加強龍巖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夯實“教育強市”之基,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深化改革“一盤棋”
答好師資“質量卷”
秋風送爽,笑臉盈盈,龍巖一中錦山學校又迎來了一屆新同學。
“近年來,我校教育教學水平穩步提升,人民滿意度不斷提高。”在學校黨委書記林峰看來,學校教學質量和滿意度提升的背后,過硬的教師隊伍功不可沒。
龍巖一中錦山學校是一所公辦完全中學,許多青年教師在這里開啟職業生涯的新起點,全校在編教師302名,平均年齡30歲,50%是研究生學歷,省市級名師、名校長、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69人。“年輕化、學歷高、活力足”是這所學校教師隊伍最顯著的特點。
數據顯示,目前龍巖全市教師4.9萬余人。3年來,全市新增在編教師3125人,研究生學歷專任教師248人;教育類引進人才200人;正高級教師36人、高級教師2019人;國家級名師、模范(優秀)教師7人,省特級教師16人;省市名師名校長、學科帶頭人1070人。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這一組組數據背后是龍巖市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不懈努力。
——堅持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全市開展“教師隊伍建設年”活動,2年舉辦師德師風巡回宣講20場,1.5萬余名教師現場觀摩。
——實施“總校制”辦學改革。全市實施“總校制”辦學模式學校370所,其中,實施“一校多區”77所、“強校帶動”252所、“委托管理”41所,促進教師雙向交流常態化,增強薄弱學校優師“造血”能力。
——深化教師管理體制改革。實施“縣管校聘”,通過競聘上崗,教師交流1755人;實行市域編制統籌,建立“教師編制周轉池”制度,統籌調劑事業編1568個。
——開展教師教學評價機制改革。完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管理,推進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近年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26項,910人次獲得省教師教學大賽等競賽獎。
奏響“引才育才”樂章
打造師資人才“高地”
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底氣”。
龍巖市出臺《關于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推進“才聚龍巖”行動計劃的意見》,教育部門積極構建“引進來、走出去、練內功”的人才工作格局,為龍巖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引進來”暢通人才渠道。近年來,龍巖市多渠道招聘教育類引進生,重點從“雙一流”高校引進優秀人才,現有教育類引進人才266名。
以培訓為依托,讓本地教師“走出去”。龍巖積極深化與廣州、廈門等地教育人才合作,140名中青年優秀教師納入廣州名師工作室成員、500名教師納為網絡學員,選派180名校長、教師、教研員赴廣州參加培訓。3年來,龍巖市選派超1000名名師名校長、骨干教師、教研員到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培訓、跟崗學習。
分層培養,練好“內功”,走向名師之路。龍巖構建和實施新教師、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和名師、名校長專家型系列化“四級分層”培訓體系,對不同階段的教師開展分層式培訓。2023年,全市教師線上線下培訓達16萬余人次。龍巖每年投入800多萬元,實施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成立13個“省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342個市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培養市級中青年學科教學帶頭人980人,認定教壇新秀1060人。
多措并舉激活力
提升教師“獲得感”
“優秀教師!”近日,龍巖市優秀教師李老師掃碼乘坐公交時,即刻發出“優秀教師”的語音,這表明李老師可以免費乘坐此趟公交。
“每次掃碼就有提示,周圍人都投來尊敬的目光,作為一名老師,這讓我感到十分有榮譽感和幸福感。”李老師說。
“有了好教師,才有好教育。”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獲得感”,龍巖市出臺優秀教師優待政策,2600余名優秀教師享受免費乘坐市區公交車、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就醫綠色通道、市域內國有A級景區首道門票免費的優待政策。
深化正向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待遇。對市級教育類引進人才給予20至60萬不等安家補助;基礎教育緊缺急需學科的本省高校畢業碩士、博士研究生,五年內給予生活津貼每人每月2000元、3000元。
職稱制度改革激勵教師干事創業活力。設立優秀人才專項職數指標、開辟高層次人才崗位設置直通車,受益114人,實施農村、縣城、特殊教育教師不占職數專項職稱評審764人。
加大對優秀教師獎教力度。每年記功、嘉獎或表揚一批學校、教師,評選一批“芳梅教育教學獎”,每三年選樹一批“教育世家”。近年來,龍巖市記功、嘉獎、表揚優秀教師1135人,“芳梅教育發展基金”發放4710萬元,全市2234人次獲得“芳梅教育教學獎”。
同時,創新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減負清單”。全市壓減合并與教育無關事項342項,占比63.69%,切實為教師減負。
一系列優待教師政策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社會地位和職業榮譽感,營造了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
辦好教育是一份情懷,更是一份責任。行在當下,龍巖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福建沒有理由不把教育辦好”的諄諄教導,持續保障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贏在未來,龍巖市以“強師”夯實教育強市之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龍巖教育力量。
(張燁 蘇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