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是土樓故里、生態福地,森林覆蓋率高達75.5%,有3A級以上景區15個,是中國旅游百強縣。1-9月,永定區接待游客673萬人次、比增48.6%,實現旅游收入67.7億元、比增50.9%,被列入首批全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獲評福建省全域生態旅游示范區,全省數字文旅工作推進會在永定召開。”在龍巖市“學思踐行 比學增效”學習新思想成果交流會上,永定區委書記李強向大家介紹永定文旅經濟發展取得的累累碩果。
在主題教育中,永定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做好‘東有客家土樓,西有龍湖’的旅游文章”諄諄囑托,著力在理論深化、動能強化、成果轉化上發力,全力打造縣域文旅經濟發展的示范基地。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永定土樓景區接待游客29.4萬人次、比增236%。
在理論深化上發力,感悟思想偉力汲取奮進力量。第一議題首位學。嚴格執行“第一議題”制度,采取“會前深學,會上領學、交流學”方式,帶頭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感悟使命深入學。將讀書班、專題調研、學習研討的重點焦點落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樓西湖”的殷切囑托上,通過重走習近平總書記在永定足跡、專題研討、點題調研等方式,努力開創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上下聯動共同學。搶抓文旅部對口支援契機,雙向互派學員舉辦專題培訓班,更加精準把握新時代文旅產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徑,推動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在永定大地落地落實。
在動能強化上發力,踐行“四下基層”破解發展瓶頸。在一線找準文旅發展“痛點”。區領導帶頭示范,圍繞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領題調研,全區75個區級年度重點課題中13個與文旅產業相關。在一線破解文旅發展“難題”。開設“線上調研”專欄,收集梳理文旅發展意見建議37條,推動解決了一批難題,提前完成湖坑鎮改善提升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任務。在一線護好文旅發展“底色”。扎實推進旅游景區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促進文旅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成果轉化上發力,努力搶占新賽道塑造新優勢。構建了全域旅游“新格局”。精心打造3條精品旅游路線,“來永定土樓·賞五朵金花”文旅品牌全面打響,“一核兩翼、東樓西湖、全域發展”的旅游“生態鏈”構建形成。打造了文旅融合“新業態”。“東樓”聚焦沉浸式體驗游,強化數字賦能文旅,“天涯明月刀”項目獲2023年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示范優秀案例;引進讀旅、香敘、騰訊等公司,成功打造一批特色土樓民宿。“西湖”聚焦休閑體驗游,龍湖實現“生態文明、旅居康養”等多產業、多業態融合發展。點燃了鄉村振興“新引擎”。積極盤活鄉村旅游資源,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1個、重點村2個,省級金牌旅游村4個、省級全域生態旅游小鎮3個,推出“全牛宴”特色一桌菜,差異化開發570種特色旅游系列商品。鄉村旅游直接帶動32個產業發展、2.6萬人就業。
督導組點評:
永定區以習近平總書記“做好‘東樓西湖’旅游文章”重要囑托為指引,深學篤行,把牢記囑托作為振興發展關鍵、把理論學習作為引領發展基礎、把調查研究作為推動發展保障,圍繞“打造縣域文旅經濟發展示范基地”破題解難、創新攻堅,在理論深化上發力、在動能強化上發力、在成果轉化上發力,力爭取得主題教育新成果。(融媒體記者 陳良錦 通訊員 林熹 章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