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不要認為農田去年種了芋子,烤煙、生姜等經濟作物,土壤里還有肥料剩余,今年種植中稻可以少施肥。其實,這是誤區。芋子、生姜等經濟作物本身是需肥量大的經濟作物,根系發達,當年施入的肥料基本吸收完。而中稻生育期長,都在140天左右,也是耗肥的。禾苗初期的封行,葉片嫩綠是表面現象……”
這是6月26日,連城縣姑田鎮郭坑村計生協會小組長陳水秀,向到她經營的農資服務部購買化肥的計生戶羅曉琳提示關于科學使用化肥的技術指導事例,也是姑田鎮10余家農資經營戶,作為農田“保姆”指導農戶科學種植的縮影。
近年來,姑田鎮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創業謀發展的較多,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數是婦女和老人。他們對于給農作物施肥、防治病蟲害等生產管理技術,有的是憑經驗,有的是隨意愿,有的是道聽途說,缺乏科學技術支持,往往施肥不當或是防治效果不佳,導致減產甚至失收。有鑒于此,姑田鎮十余家農資經營戶,自發向農戶做起了科學種植的指導,幫助他們保證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