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合作社剛剛獲授富硒葡萄生產基地,大家用辛勞的雙手播種脫貧致富新‘硒’望。” 20日,連城縣揭樂鄉冠豸山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在葡萄園忙碌的揭衍金高興地說。
合作社葡萄園120多畝,去年收入200多萬元,并解決了30多位貧困戶、計生婦女就業問題。今年2月,該園被命名為富硒農產品基地,他以此為契機,擴大種植規模,做活、做強、做大富硒文章,帶動更多村民在富硒葡萄產業上創業發展,幫助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
上帝賦予連城的黃金
今年2月,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中國富硒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授予連城 “中國客家硒都”榮譽稱號。
“富硒土壤是上帝賦予連城的黃金!”連城農民創業園管委會主任張華柱介紹說。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被國內外醫藥界和營養學界稱為“生命的火種”,享有“長壽元素”、“抗癌之王”、“心臟守護神”、“天然解毒劑”“明亮使者”等美譽。1988年中國營養學會將硒列為人體必需的15種營養素之一。
連城地處世界少有的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的結合部,是福建幾個富硒帶之一,全縣含硒土地面積2567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99.6%,其中富硒土地面積853平方公里,占33%,主要分布在羅坊、北團、塘前、姑田和廟前、莒溪、曲溪、賴源兩條富硒土地帶,發展富硒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連城高度重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打好扶貧攻堅戰,制定《富硒農業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全力打造“客家硒都 價值連城”地域品牌,推進富硒農業產業快速發展。
著力技術支撐 推進科學發展
連日來,在姑田、北團、文亨、羅坊等鄉鎮,省農科院農業生態研究所的專家、技術人員忙著開展富硒特色農產品的品種、種養殖技術試驗,為連城富硒農產品制定規范化生產技術和地方標準夯實基礎。該所研究員陳敏健說:“這是我第58次到連城開展富硒產業種養殖技術試驗了。這個姬玉菇是我們在羅坊試驗栽培的,吃起來又Q又脆,較常規栽培口感好、營養價值高。”
連城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著力技術支撐,推進科學發展。與省農科院農業生態研究所合作,在重點鄉鎮開展水稻、地瓜、紅衣花生、雪薯、山苦瓜、鐵皮石斛、金線蓮、葡萄、百香果、連城白鴨、福建黃兔、河源雞等種養殖技術試驗,制定規范化生產技術和地方標準,引領科學種養殖;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開展土壤硒含量狀況調查方案編制及分級評價工作,評估連城農業土壤硒的空間格局及豐缺狀況,為開展富硒農產品產地硒的分級、指導富硒農業種植結構優化、保障富硒農產品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同時,推進中國客家硒都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吸引更多的專家、人才參與到連城富硒產業技術研發中去;參與起草《富硒農產品硒含量分類要求》省地方標準,加快富硒產業標準化與制度化的建立;加入中國富硒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營養學會的合作,全力推進富硒產業科學發展。
著力政策推動 培育基地龍頭
前不久,連城成功簽訂富硒保健粥加工、富硒客家姜糖加工、富硒紅衣花生生產加工、百草威生物富硒飼料生產加工、富硒產品展示展銷體驗館建設、富硒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推廣等6個項目。這是該縣著力政策推動,培育壯大富硒種養殖基地、龍頭示范企業,引領全縣富硒產業標準化、規?;l展的具體舉措。
連城圍繞將富硒產業打造成為“促進農業增效、帶動農民增收、引領農村進步、推動連城發展”的有效載體,實現富硒農業“基地規?;?、加工產業化、開發科技化、產品品牌化、市場國際化”的目標,制定《富硒農業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辦法》,每年安排財政資金200萬元,對從事富硒農業產業的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在富硒農產品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品牌宣傳、平臺建設等方面予以扶持。圍繞打造安全富硒產業帶、建立綠色循環產業鏈目標,積極引進知名企業來蓮興辦、聯辦企業,提升連城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引導成立連城富硒產業協會,舉辦“眾創連城富硒農業英雄會”和富硒產業培訓,提高經營主體品牌策劃、質量安全意識和水平,形成抱團發展的良好氛圍。
致力精準扶貧 富硒產業富民
在羅坊鄉精準扶貧示范點福伯食品仙草種植加工基地,當地務工人員忙著加工生產仙草果凍系列產品。包裝產品的邱賴村二女貧困戶羅萍高興地說:“這里打工,每月收入有2000元,家里農活、家務也不拉下,脫貧致富沒問題。”
“全鄉九村都是富硒村,我們給特色農業穿‘硒裝’,將精準扶貧路拓寬。”羅坊鄉黨委書記吳豐介紹說。該鄉檳榔芋、仙草、葛根、絞股藍、洛神花等特色農產品非常豐富,而且是連城富硒土壤資源最豐富、覆蓋所有村的鄉鎮。去年以來,該鄉立足精準扶貧,將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和富硒資源優勢相結合,扶持發展梁峰葛根、云龍檳榔芋、風佬養蜂等33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計生家庭農場,培育壯大“一村一品”,推進規?;?、集約化、特色化發展,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戶種植效益。
連城縣致力精準扶貧,讓富硒產業真正成為“富民”產業。該縣將富硒產業列入 "4+X+1"整縣推進精準扶貧產業發展規劃,發揮富硒農業經營主體在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優勢,采取“合作社(家庭農場) +貧困戶”模式,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目前,連城全縣硒農業經營主體共掛鉤精準扶貧戶283戶,增加貧困戶務工工資年收入358萬元。(通訊員 黃水林 溫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