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雨過天晴。連城縣朋口鎮上莒村,10余位計生協會會員在搶晴栽種紫薯。
“這是'致富薯',我家今年脫貧致富就靠這它了”。余水發同妻子傅招群,亮出手中的“寶貝”。傅招群樂呵呵地說(如圖)。今年承包20畝地,保守地估計可收獲6萬公斤,總產值可達15.6萬元。
據了觧,在上莒村,62歲的余水發前些年生了一場病導致耳背,幾乎聽不到旁人講什么話,屬缺勞動力、缺資金、缺技術、缺項目的“四缺”貧困戶。孩子外出打工掙錢還債,倆夫婦閑在家里。類似余水發一樣因病致貧或“四缺”貧困戶有26戶126人。
2016年,在上莒村任駐村干部的省衛計委干部周武通過調查摸底,根據山垅田含黑、紫、沙的土壤特點、幫助牽線搭橋,招商引資,引進永安紫薯合作社同上莒村結對幫扶。確定將貧困戶組建合作社,租賃70畝土地發展保健紫薯種植項目。由永安紫薯種植合作社先提供高產、優質新品種“濟薯18號”、“廣薯135”和“京薯6號”薯種,配專職技術人員長住上莒村指導紫薯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與26戶精準扶貧戶簽訂每畝最低產2500公斤以上鮮薯,按最低價每公斤2.6元包回收的產銷合同書。
村黨支書、計生協會會長余乃科介紹,為讓貧困戶放心種植,打贏脫貧攻堅戰,上莒村“兩委”決定,對精準扶貧戶種植的紫薯薯種,由村委會每公斤薯種墊付2元。由于氣候土壤適宜、技術指導得力、管理措施到位,到年底,獲平均畝產3500余公斤,最高畝產達4000公斤的好收成。
這些種植成功的高產、優質“濟薯18號”、“廣薯135”和“京薯6號”薯種,富含賴氨酸、鋅、鐵、銅、錳、鈣、硒等微量元素和花青素,經常食用具有減肥、健美和健身防癌等作用。因此,從莖尖、嫩葉到薯塊,均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是當前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中的首推保健食品。回收價在毎公斤2.6元至3.6元。種植紫薯的26戶計生協會會員、精準扶貧戶,年底好似抱了一個小“金元寶”。
今年,上莒村紫薯種植合作社繼續保持70畝的種植面積。現場看到,他們整畦耕作更精細,基肥更實在,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