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jié),搬遷到長汀縣麻陂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qū)的古城鎮(zhèn)馬頭山村貧困戶劉春生,隔幾天就會騎摩托車奔跑40里,回到老家馬頭山,檢查管理30多箱的蜜蜂,給2畝多的八葉炸澆水除蟲。
劉春生今年41歲。人生旅程歷經(jīng)坎坷,2004年到縣中醫(yī)院檢查身體,發(fā)現(xiàn)患上糖尿病,2013年12月左小腿被截肢,加之上假肢,花了4萬多元錢。小兒子劉海文小時聽力殘障,安裝助聽器,2015年6周歲時,又東挪西借,舉債20萬元,為海文安裝耳蝸。經(jīng)過這兩次的窮折騰,使劉春生欠了一屁股的債,因病致貧,全家5口人,成了國標貧困戶。
“感謝黨和政府實施安居工程,改善了我的住房條件”劉春生對此十分感動。8年前,為了方便兩個小孩上學讀書,劉春生一家上城租住在汀州鎮(zhèn)肖屋塘,一年租金2000元。列為國標貧困戶后,2016年11月,全家安置到離城十來里的麻陂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qū),分到一套110平方米三房二廳一陽二衛(wèi)的安置房,除了政府補助每人2.8萬元共14萬元外,他還自籌了10萬元。劉春生說,這里環(huán)境不錯,基礎設施又好,還有公共汽車,不會比商品房差。
“安居了,還得敬業(yè)。”劉春生說,“感恩政府解決了我住房問題,我要發(fā)展產(chǎn)業(yè)賺錢還債,過上好日子。”如今他家是政策兜底保障的貧困戶,老婆鄧松娣在鄰近麻陂的稀土工業(yè)園誠志磁鋼公司上班,月工資2000元。但他身殘志不殘,依靠假肢,騎摩托車,一月幾次回鄉(xiāng),在老家馬頭山,利用祖上留下的老房子,養(yǎng)了30多箱的蜜蜂。他說,“一箱蜂可產(chǎn)蜜8斤,一年兩次16斤,按50元一斤市場價,年可收入2萬多元,然而由于信息不靈,渠道有限,今年蜂蜜較難銷,雖然掛鉤幫扶的市衛(wèi)計局干部和縣扶貧辦干部幫助銷售一些,但仍有70多斤沒有賣出去。”
同時,劉春生還從上杭古田引進、種植了2畝多“八葉炸”,俗話叫“牛卵砣”,明年就可以掛果,還開挖了一畝多的魚塘,放養(yǎng)了100多尾的草魚、鰱魚等。
劉春生表示,雖然眼前碰到蜂蜜銷售難,養(yǎng)魚缺資金等困難,但自己有信心,有決心,在政府和掛鉤干部的幫扶下,克服困難,發(fā)展生產(chǎn),真正做到脫貧致富。他盼望社會愛心人士,在信息、銷路、資金等方面伸出援手,讓自己在脫貧路上走得更踏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