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會的到來,“供給側改革”一詞越來越成為科技大佬之間的流行詞匯,看似無關的手機行業也深受這一詞語的熏陶。今年1月的一場發布會上,樂視移動總裁馮幸將“供給側改革”一詞運用到了手機市場。而在MWC 2016的媒體懇談會上,任正非也談到,“物美價廉的東西都靠不住”,現在供給側改革的中心,就是提升產品的品質。
從2015年的市場變化,MWC 2016的新趨勢以及2016年開年這三個月手機行業大佬的發布會“新話術”來看,“性價比”一詞雖然還在提,但質疑的聲音卻是越來越多。反過來看,注重品質、注重設計、注重技術等詞語談的越來越多。“質價比”反過來成為了一眾手機廠商更為關心的問題,成為了手機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
性價比已過,消費升級成為市場大趨勢
在MWC 2016的媒體懇談會上,任正非這一句話可謂是說到了手機市場和不少消費者的痛處——物美價廉的東西都靠不住。
雖說這樣一句話殘酷、現實,但卻不無道理。因為價格是在權衡和選擇之中決定的,對于手機廠商和消費者而言,都是如此。
一款價格低廉配置強悍的智能手機,價格做到了極致,但可能在屏幕、做工、零配件上有所妥協,不然很難做到低價。對于消費者而言,購買一臺廉價的百元機,那么不得不面對拍照渣、系統卡頓、內存小、屏幕不夠通透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會每一個都遇到,但是在廉價手機上總會遇到那么一兩個你無法忍受的點,這也就是選擇低價帶來的痛苦。
除此之外,今天的不少手機確實價格很低、做的不錯,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壓榨產業鏈。這些做法雖然給消費者帶來了短期的利益,但從長期來看,這種做法其實是會給產業鏈帶來不健康的競爭,導致很難有資本驅動去產生真正的技術創新。比如說,過分地追求邊框、屏幕的加工工藝,這種做法雖然沒錯,但更多的只是“花邊功能”的創新,為了這些創新,不少上游代工廠都被活活逼死。
一些真正實用的功能反而少有人做,因為這需要底層的技術積累。以iPhone的3D技術、以榮耀7的智靈鍵、雙通道下載、雙卡盲插為例,這需要通信領域長期技術積淀,這種技術創新才是引領行業的創新。
這種技術創新恰恰是任正非的價值追求。任正非在說,華為走到今天,就是守住常識:做企業就是要對得起客戶,你給他們滿意的產品,他們付錢養活你;華為走到了今天,就是靠著對客戶需求。
“守住常識”恰恰是華為以及榮耀等一系列產品之所以會取得成功的原因。體現在榮耀身上,則是用“笨鳥”精神做企業,堅持做務實主義的笨鳥。這一價值觀是務實的,也是本分的。恰巧,vivo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胡柏山在面對媒體時,曾解釋vivo的價值觀“本分”二字——所謂的本分,其實正是堅持凡事回歸事物本原思考,堅持做正確的事和力求把事情做正確。
放在產品上來看,也就是回歸初心,踏踏實實把產品做好,一切以用戶體驗為導向。今年的小米年會上,雷軍也談到,要回歸初心,真正把產品做好,過分追求銷量會讓做產品的動作變形。
其實任正非的這一套觀點是自始至終都在堅持的。行業內幾位大佬的觀點和任正非的談話都不謀而合。得到友商的認可,這也正說明了這位“教父級”的中國企業家對行業有著智慧且透徹的認識。
追求質價比,手機行業也要供給側改革
任正非在MWC 2016上談到的“供給側改革”一詞則是誕生于中國經濟政策的調整過程中,本意是指,“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這一道理放在如今的手機行業同樣適用。如今的國產手機市場是一個典型的產能過剩的市場。根據賽諾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4.6億臺,2015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4.7億臺,預計2016年出貨量仍為4.7億臺。市場總量不再增加,品牌之間的相互侵蝕則成為了未來競爭的主題。
手機市場增速放緩,同質化競爭嚴重,低層次的價格戰又限制了行業的發展。所以,手機行業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手機廠商需要不斷依靠提供高價值的“供給”,包括好的做工、好的設計,完整的內容和服務,才能創造更高的利潤空間,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這種大環境下,各個手機廠商都開始了新的調整。比如說,2015年各家手機廠商都紛紛通過做高品質的千元機來淘汰落后產能,升級用戶消費。具體的表現則是榮耀、小米、魅族、樂視、奇酷、一加紛紛發力1000—1500元市場,讓千元機在外觀、設計、性能上都可媲美旗艦機。
這些價位段的手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追求“質價比”,也就是不會在價格上追求極致,而是選擇在合理的價格范圍內做用戶感受最好的產品。以榮耀7為例,這樣一款產品雖不屬于上述價位段,但卻也擁有全金屬機身、指紋識別以及更好的處理器、相機,在當時一批機型中引領了技術潮流,在價格、性能、品質、做工能層面都做到了平衡。這樣做產品的思路,最后的成果是發售100天全球銷量280萬臺,成為2015年下半年中國市場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2000元價位上最暢銷的旗艦機型。
放在今年來看,這種產品思路依正在得到回歸??v覽這三個月來的手機市場,幾乎所有已經發布新品的手機廠商都在聚焦更高價位段的產品,因為合理的價格才能把體驗做到更好,才能獲得更好的品質。
一季度之后:暢想未來三季度競爭格局
正如上文所說的,通過好產品來追求質價比的做法正在回歸。這也將會是2016年手機市場的競爭新趨勢。
因為“上帝”預設的邏輯是恒定的——唯有奮斗,唯有腳踏實地,才會有個人的成功和組織的成功!這個道理放在產品上也是如此,在紛亂嘈雜、花里胡哨的互聯網現象背后,唯有產品才是王道。
2016年第一季度即將過去,雖然這三個月來手機市場風平浪靜,只有少數幾款旗艦機型發布,但三月之后的半年會成為新產品的高發期。
小米旗艦已發,傳聞中的iPhone5SE也將在3月初現,這幾天甚至有傳聞稱,iPhone5s會降價至1500-2000元這個檔位。雖說這一消息可能性不大,但也給一眾手機廠商帶來了心理壓力。不過,在榮耀等廠商的帶動下,“質價比”這一概念也在迅速普及。手機行業的競爭才剛開始,這種長跑型選手,將在中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跑得更遠。
未來幾個月,榮耀、魅族、華為、中興、樂視、奇酷等一系列廠商的主力機型都呼之欲出。這半年時間會成為非常重要的市場窗口。可以想象的是,1500-2000元檔位又會成為各家血拼的主戰場。這個價位段恰恰是比拼產品設計、功能、技術等硬實力的最佳戰場,也最能考驗手機廠商的產品價值觀。
不管是拼技術、拼軟件還是拼設計,未來三個季度,手機廠商們都需要拿出最極致的產品,追求“質價比”,和對手扳一扳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