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段時間的P2P終于在周末迎來大爆發,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頂層指導意見,讓一群哭著喊著求監管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找到了各自的“媽”。即便只是一個沒有細則的綱領性文件,對于“三無”已久的互金行業來說,仍甘之如飴。
“P2P終于不用被視作洪水猛獸了!”一位P2P平臺負責人由衷的感嘆。
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懸空近兩年的監管靴子終于落地。
雖然在這之前已有不少聲音稱,指導意見只是一個綱領性文件,不會有太多實質性內容。但騰訊財經梳理發現,這份長達6000字的文件仍有不少亮點可尋。
一、以鼓勵和支持為基調,預留足夠的創新空間
一位全程參與過指導意見的業內人士表示,指導意見最終出來的版本比之前討論的“尺度更寬”,其中不乏大量的鼓勵、支持和創新等字眼。
點融網共同創始人郭宇航也表示,原本以為前一陣的二級市場波動會延緩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的出臺。現在依然按預期發布,說明中央對于通過互聯網金融發展來推動傳統金融改革的期望并未動搖,也依然寄予厚望。
事實上,從十部委聯合發文就可窺見監管層的重視程度。除了一行三會之外,工信部、公安部、財政部、工商總局、法制辦、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均參與其中,陣容堪稱豪華。
指導意見中提到,支持各類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建立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和產業鏈。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創新,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和網絡貸款平臺等提供資金存管、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務。有解讀稱,監管層此舉與其說是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倒不如說鼓勵傳統金融機構向互聯網金融靠攏和轉型。
除此之外,指導意見還鼓勵符合條件的優質從業機構在主板、創業板等境內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拓寬了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網貸之家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馬駿預測,明年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新三板或創業板上市將會成為一種現象,之前一些獲得美元投資的公司也會出現拆VIE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的趨勢。
而簡政放權,提供優質服務,稅收優惠政策,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等等一系列規定,對行業來說也都是利好。
二、網絡借貸劃分為P2P和網絡小額貸款
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到,網絡借貸包括個體網絡借貸(即P2P網絡借貸)和網絡小額貸款,這一提法此前并未出現在任何報道或監管層傳遞出來的信息中。
個體網絡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屬于民間借貸范疇,受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范。這讓一直處于“三無”(無監管、無門檻、無規則)狀態的P2P有了法律依據。
此外,包括開鑫貸副總經理周治翰、合力貸CEO劉豐在內的平臺負責人均認為,公司借款也屬于“個體”范疇,在現階段,一些企業負責人以個人的名義從網絡借款,也屬于P2P范疇。
至于個體網絡借貸要堅持平臺功能,明確信息中介性質,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等規定,前期監管層都已經釋放得差不多了,因此并無新意。
指導意見中,對網絡小額貸款的定義是指互聯網企業通過其控制的小額貸款公司,利用互聯網向客戶提供的小額貸款。
在郭宇航看來,網絡小貸更多的是以阿里小貸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基于閉環的數據,給電商進行小金額貸款的商業模式,特點在于數據的在線獲取、在線風控和放貸。在他看來,能夠具備這樣條件的機構并不多,除了阿里、京東等具備大量海量商戶數據的平臺。
通俗來講,P2P與網絡小貸最大的區別在于:網絡小貸是用自有資金放貸,而P2P只是一個撮合中介,將投資人的錢放貸給借款人。兩者都劃歸到網絡借貸下面,由銀監會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