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我國多省市開始實施攜號轉網試點,用戶通過申請授權碼就可到轉入方辦理相關業務。但政策落實如何,人民日報進行專門探訪。
攜號轉網新政開始試點后,在辦理流程上進行簡化,一是攜號轉網資格查詢更便捷準確,可以通過發送短信、登錄手機營業廳、網上營業廳查詢;二是大大提高了攜轉效率,辦完業務后的生效時間從原來的當天晚上10點后提速到1小時內。
雖然用戶對于攜號轉網呼聲很高,但是部分運營商在攜號轉網上設置了“隱性門檻”:例如,辦理攜號轉網,需要滿足沒有未到期綁定業務的條件。有用戶反映,一些地方的運營商以“送福利”為名,在未獲得用戶許可情況下,為用戶辦理需要長期綁定且無法提前解綁的業務,導致用戶因為不符合條件而轉網失敗。
部分專家認為“攜號轉網存在隱形門檻,擋住了許多有意愿的用戶。辦理流程繁瑣,也遭到了用戶‘吐槽’。目前,電信運營商的服務已經高度同質化,如果不提升服務質量,用戶很難通過攜號轉網得到更多實惠。”
根據此前工信部在2017年1月份印發的文件《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規劃中明確提出,“推動移動電話用戶號碼攜帶服務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的工作目標,預計于2020年逐步向全國用戶開放號碼攜帶業務。
人民日報稱,雖然早在2011年我國就開始攜號入網試點,但是試點八年以來呼聲高成功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攜號轉網存在一定門檻,,用戶需滿足非170、166等特殊號段,已辦理實名制登記,和運營商結清賬單,沒有綁定未到期業務等要求。二是運營商系統間和第三方平臺需要協調,用戶即使辦理成功,也可能面臨無法使用定制機、無法使用第三方平臺存繳話費、影響接收手機驗證碼等問題。
相關領域專家表示,“攜號轉網對用戶而言是一件好事,整個通信行業需要做的就是把這項工作做好。對于運營企業而言,應充分認識攜號轉網的服務本質,積極主動做好系統改造、網絡改造、流程優化、服務提升,尊重用戶自行選擇的權利,不利用攜號轉網開展不正當競爭,也不自行抬高門檻,給用戶設置障礙。”
還有專家對攜號轉網持樂觀太多,他們建議我國可以引入號碼攜帶數據庫服務器,這樣用戶更換運營商非常便捷,將極大促進運營商的良性競爭,此外還有利于提升個人信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