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消息,今日在烏鎮(zhèn)舉辦的第四屆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場外,VIPKID創(chuàng)始人米雯娟受了包括網易科技在內的媒體采訪。米雯娟認為,教育領域里,與線上模式相比,線下其實比較難的,一是地域問題,二是人才問題,三是品質問題,這種跨規(guī)模要做的事情比較有挑戰(zhàn)。但是線上的話,是可以打破地域的,甚至把中國、美國、捷克的小朋友學中文,都融合在一起。
談到人工智能,米雯娟稱,近年教育領域也都在嘗試將人工智能加入課程產品中,但技術仍然不能替代人本身。
畢竟教育需要去培養(yǎng)孩子們的更多的是對學習的熱愛和對未來的能力。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講,中國和外國的孩子都要面對未來的這樣一個社會,都要去面臨未來這樣一種大的全球化的過程。所以要能夠給孩子帶來非常不一樣的東西。
關于師資方面的支出,米雯娟透露,平臺上之前海外老師們原來一個月往往只能在自身單位機構賺三四千美金,但現(xiàn)在通過平臺,能賺五六千美金,這對北美老師來說這是很大的一個職業(yè)的提升。 “做得最好的老師在我們這兒的收入,能到一年七八萬美金。”(錫安等)
以下內容根據群訪現(xiàn)場情況整理:
記者:這次我們看展會,像科大訊飛,它的翻譯可以說已經智能化了,這些對未來的小朋友的學習動力會不會有影響,比如很多人覺得,以后我們是不是就靠翻譯、不用學英語了,作為教育行業(yè)從業(yè)者,你們是怎么來看這個問題的?
米雯娟:它其實不能替代人。比如說機器人能陪孩子玩,但是不能替代爸爸媽媽。那個翻譯可以替代翻譯的工作,可是它不能替代你和人之間真正的這種交流。所以我覺得我們去培養(yǎng)孩子們的,更多的是對學習的熱愛和對未來的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就是未來的世界長什么樣,孩子們怎么去的能力。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講,其實不管的孩子,外國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要面對未來的這樣一個社會,都要去面臨未來這樣一種大的全球化的過程。所以這是我們能夠給孩子帶來非常不一樣的東西。
記者:之前在海外的Lingo Bus現(xiàn)在發(fā)展得怎么樣了?
米雯娟:非常受歡迎。六月份開始剛剛內測,八月份開始宣布。這時候已經有三十幾個國家的學生在學習了。我們是直接去運營的,因為它的過程都讓家長在線就可以直接買了,它不需要在當地有人。我們自己在北美已經有三萬多個老師了,所以他們的小孩都是我們的目標客戶,所以天然有一個用戶的基礎。
記者:關于人工智能和公司產品的結合情況可以再詳細介紹一下。
米雯娟:今天的這個小朋友學習的數據,和老師們教課的數據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們差不多每個月有差距100TB的數據量。而且里面可能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孩子們是怎么學習的,要知道老師們是怎么教的,要知道他們有什么樣的優(yōu)化的空間,怎么樣是更能夠專注的,怎么樣是更能夠有效果的。所以通過這么海量的一個數據,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是能夠最好的幫我們構建這樣的一個產品的,然后提升我們整個的銷量和效果。所以對我們來講的話,今天我們可能是第一家教育公司有這么多學習過程的數據量,而這些數據量都是一些音頻視頻和內容,和孩子們、和老師們交流上課的過程,還有就是孩子們過程、結果以及學習的數據。所以這個過程中有些東西,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記者:提到說在線教育可能比其他的互聯(lián)網領域用更短的時間來實現(xiàn),這個判斷是基于什么?跟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速度有關嗎?
米雯娟:一個是說在這個行業(yè),過去的兩三年,兒童英語在互聯(lián)網教育的領域已經是有初步基礎了,所以這個事情比起過去電商走的十幾年、二十年的路,因為家長的使用習慣,因為各種國際教育的需求,所以這個它可能還不是一個人工智能的事情,更多的是家長一個大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沒有一個好的產品,這時候80后的家長覺得說,我要找一個全球最好的老師,哪兒找?通過我們找到。但是在未來,人工智能能幫我們做到的事情是讓老師更成功,讓孩子們更加成功,未來更加個性化的學習。
記者:今年在線教育也特別熱,不管是成人教育還是幼兒教育,你們和這些公司相比,核心的差異在哪兒?
米雯娟:第一個在體量上,我們小朋友學生數量的體量是別家的十幾倍,甚至更多。所以在小朋友的可能中國每兩個在線學的小朋友,至少一個都是在我們這兒學習,所以這個比例,我們在市場的占有率是百分之五六十的這樣一個比例。對我們更重要的是,我們有超過三萬名的北美老師,老師的數量也是別人家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而且我們大概每個月會有十萬個英語老師,我們這里面只挑五千個老師,就是我們的北美老師對我們的品牌認可程度,在北美是非常非常的深入人心的。老師的水平,家長們的感覺給我們的反饋是說,可能比別人好個五倍、十倍都不止,都非常非常好。所以這時候可能,在產品的核心的層面上都是這樣一個核心的這樣一個差異,可能這些差異就是我們能夠去增長的比較快的一個原因。
記者:成本會不會特別高?
米雯娟:不高啊。這里面有好多好多對用戶之間的這種交互、交流、訂課、買課都要在線上,所以當系統(tǒng)做好的時候,我們要去依賴所謂人工做的事情就會少很多。但是我們比較特別的一點就是說,我們的老師們他們本身很具有自組織的能力,所以我們差不多三萬多的老師,每個月都會有幾十場的老師自己組織的活動,所以在北美,他們會在這個,比如紐約,在華盛頓,在邁阿密,他們會說組織30個人到300個人的活動,都是自發(fā)組織、自己出錢。老師們每個人就自己出50塊錢一個人參加,或者是不花錢,每個人帶一個好吃的一塊去聚會,或者說我們教小朋友們都用什么樣的道具,然后就帶過來,一塊去互相交換道具,去討論怎么去更好的做這件事情。
所以這種社群的力量也很了不起。我們大概有一個老師,他是建立了一個一萬多人的社群,他自己在八月份的時候還去了一趟芝加哥,參加Facebook的社區(qū)紅人的大會,F(xiàn)acebook只邀請110個人在全球范圍,他是其中的一個,非常的驕傲和老師們去交流。所以這個就是,雖然這么多北美老師,聽起來,其實不僅是我們大家覺得很不可思議,包括前一陣美國的商務部長來,我們有一個閉門會議在交流,他都會覺得說,這個事太讓人驚訝、吃驚了,就是美國的服務業(yè),除了什么咨詢各方面的,老師們這樣的一種勞動的服務業(yè)還沒有這樣去輸出過,這時候對他們來講就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一個,讓老師們具有好的收入的一個機會。其實幫他們解決的美國的精準扶貧的問題,不僅是中國的精準扶貧的問題了。
所以他們會覺得說,讓老師們原來一個月只能賺三四千美金,(現(xiàn)在)能賺五六千美金,對北美老師來說這是很大的一個職業(yè)的提升。 做得最好的老師在我們這兒的收入,能到一年七八萬美金。
記者:平均幫每一名參加的老師增加多少收入?
米雯娟:基本上每年都得是在兩萬美金以上。做的好的老師,他可能就特別辛苦,多教一些課,他每年多賺四五萬美金都有可能。但他們在(自己本身)單位的收入只有三萬美金,美國老師,他是屬于中低端收入。
記者:一個老師每年七八萬,那他在美國的學校里面還會再教學嗎?
米雯娟:有可能在教,有可能就不教了,因為他會覺得說有可能這個是更適合我的工作。
記者:一般來說這個需要花多少時間對他來說?
米雯娟:那就是,基本上是每天都八個小時,到我們那里去工作。
記者:這個能不能說一下怎么去選這個老師,是由誰,怎么選,選的標準,什么樣的人能入選?
米雯娟:我們篩選老師的標準其實是特別特別嚴格的,你看到比哈佛的錄取率還要更加嚴格一些,所以基本上就會有五個非常非常嚴格的步驟,這個步驟我覺得的確家長會特別感興趣的。因為如果我是媽媽,我想知道我們家孩子誰在教。我自己因為教小朋友英語教了很多年,所以我是個老師,那我就會挑老師特別嚴格,因為我覺得沒有我好的一定不能去教,所以我們就會挑最好的老師。而這時候這幾個步驟就是第一是在線提交他的簡歷,我們會審核,而且他會提交很多資質。
第二個我們會有一個一對一的在線的面試。第三個的話我們是老師們的在線學習,他們要去學習,才有機會通過我的考試。第四步就是我們的一個有經驗的老老師,進行一個嚴格的考核。我們給他兩三次機會,不能過就沒辦法了。都是在線的。
最后一步我們還要跟背景調查的公司合作,在國內可能沒有,在美國就很普遍,但是也不便宜,一個老師可能就要花幾十美金,一百美金,去知道這個老師所有的背景調查。從他的學歷到他的工作履歷,到他有沒有酒駕,他平常有沒有任何的麻煩我們都知道,所以就非常非常詳細。這樣的話就這五個步驟,大概我們就是的確會投入很大的精力,第一個簡歷的步驟,他如果任何一條不符合就pass掉了,哪怕差一點都不行。
所以就保證如果你們是家長的話,會有一個老師家長的App,老師也有一個App,孩子有iPad,還有他的電腦都可以用。所以他就可以去選老師。所以當你們看到這些老師們的介紹的時候,你都可以看到這些老師所有的背景、信息、視頻。
其實這些數據是很重要的,這些數據在人工智能在教育的數據,我們是行業(yè)唯一一家有這樣數據的,這種,學生老師之間的互動是很珍貴的一些東西。我們一天都十來節(jié)課在發(fā)生,但是當然我們也是唯一一家跨行業(yè)能力的,因為這個的確是需要投入很大的一個專線去做。所以我把剛才的那個部分說完。
簡歷的部分非常非常嚴格,這樣我才能確保家長們看到的每一個老師,不管是視頻,他的個人介紹是非常非常優(yōu)秀的老師的一個背景。
第二個就是在面試的過程中,我們是有一個團隊,而且我們還在菲律賓有一個團隊,在馬尼拉,他們都是在做這個,其實是客服的工作,也是面試的工作,就跟老師們去講這個工作是怎么樣的,要跟老師們去看這個人,我們交談、說話是不是一個很正常的人,因為簡歷可能看起來很好,但是他如果沒有那種給孩子們的感覺,這個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這個我們要先初篩一遍。所以我們這個初篩的話就淘汰掉很多很多人。
如果你到我們辦公室去看,回頭可以去約一下,我們那個面試老師的一波人,就一直在視頻,跟他們對話,每天半個小時排一個,排一整天二十個,見很多很多的人,就跟他們去聊。真正能通過的,我們才進入到在線學習。在線學習的話是完全在線的一個,利用像慕課這樣的一種形式,讓老師們去知道怎么教外國的小朋友。
因為這種用母語教非母語的孩子的能力,是一種非常難的能力,它不像你教幼兒園這種教,因為首先很簡單,比如幼兒園老師他可能就跟孩子們打招呼特別熱情,小朋友們好,我是誰誰誰老師,你們喜歡什么看什么動畫片嗎?我很喜歡。但是這個時候當你教一個非母語的孩子的時候,孩子們就蒙掉了,孩子們就說,你說的是什么我怎么聽不懂?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要跟老師說,你要用非母語的方式教非母語的孩子,而不能用母語的方式去在開始的時候就說很多話,所以你要減少非必要的課堂的,你要去用課堂用于,不要去用非必要的用語。
而這時候的話,老師還得要能夠去用很多的肢體語言,去把這個不止是語言的說的部分去表達給孩子們去聽。這個時候其實這個培訓的過程是非常難的,老師還得去適應在攝像頭面前去教,因為你的攝像頭放在這兒,你說你出現(xiàn)在這個位置還是這個位置,你怎么樣去做動作,怎么樣你的頭不會顯得特別大,怎么樣你的身體會顯得很,肢體語言很有意思,這個時候都是一個培訓的過程,老師們要去非常勤學苦練才有可能通過。
到了第四關的時候就更嚴格了,這時候就是一個很有經驗的老老師,他可能已經教了一千節(jié)課了,他就會上來說,好,你給我講講課,我看你講得怎么樣,然后他講半個小時,他再去輔導半個小時。這個時候這個有經驗的老老師會說能通過還是不能通過,不能通過的話就繼續(xù)去學習,再來申請,第二次、第三次還通不過的話,就沒機會了。到第五步才是我們去驗證這個老師的背景調查,這個通過了之后才能夠到這兒來跟大家去見面,去上課。
剛才幾位很多問過我上市的問題,包括資本的問題。其實對于我們來講,包括營收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可能最重要的問題是說,我們的品質和我們的口碑做得怎么樣。因為是做教育,所以我們最重要的是說,我們孩子夠不夠好,他的內容是不是夠有效果,孩子們的技術的體驗是不是足夠優(yōu)秀。所以對我們來講,我們錢的投入都是投入在這幾個層面,在任何層面上都是去投入我們的老師,投入老師,投入到我們的內容,投入到我們技術的關鍵當中去,這些東西是能夠幫助我們把我們的口碑,和我們的品牌做好的。
大方向我們是這么想的,其實我們覺得孩子們研究世界這件事情很重要,我們怎么樣讓這個世界更了解中國,我們的孩子怎么去學習,一對一我們就會說前面的20%的家庭,我們是會很好的去服務,也很精準的需求,國際化教育這個,然后30%的中間的藍領人口,我們覺得一對多是一個很好的價格,能讓更多的人能夠支付得起。在公益的層面上,50%農村的家庭,我們會覺得說能不能讓老師們參與到我們的公益的行動中來,讓他們來愿意捐助時間,讓我們的農村孩子們可以去學習。
所以我們跟馬云公益基金會一塊,今年三月份做了五所學校,到了九月份我們就已經做了一百所學校了,讓很多小朋友可以每周有一堂外教課,這個事情在城市里的學校可能都沒有,但是我們在不管是在成都的周邊,包括昆明的附近,云南,都會有很多我們的學校現(xiàn)在正在上。我們明年希望能做到一千個,后年希望能做到更多的班。所以這個是通過一種用互聯(lián)網的方式,可以讓我們教育的普惠,讓教育變得不太一樣。
記者:怎么看線下教育狀況?
米雯娟:我覺得在線下其實比較難的是一個地域的問題,還有就是人才的問題,還有品質的問題,這個其實在這種跨規(guī)模我們要做的這個事情是比較有挑戰(zhàn)。但是線上的話,其實它是可以打破地域,甚至把中國、美國、捷克的小朋友學中文,都融合在一起。同時的話能夠去有互聯(lián)網整個的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不止是教育上的人才加入進來,幫我們去拓展這樣一個邊界,而且是全球人才的格局。
在品質上,通過不管是人工智能技術,還是我們整個的互聯(lián)網系統(tǒng),可以讓我們非常清楚的看到孩子們的進步和成長,去做很多個性化的分析,所以我覺得可能在線教育是每一個做教育的同學一個很大的機會,這個機會可能是能夠有機會去真正的讓孩子們未來學習不一樣的這樣一個機會。
記者:市面上其他的公司也運用了人工智能,也運用了大數據,未來有沒有可能開發(fā)更多的場景,能夠區(qū)別于其他公司。
米雯娟:對,一個就是說在線下可能,或者是很多大家在用,但是在一對一的線上的領域,我們可能是唯一一家在做,而且已經有這樣的成果產生出來,讓老師們的教課變得更容易,孩子們的學習變得更加個性化的。因為原因很簡單,整個一個線上的數據就只有我們有,其他的很多都是原來用一些第三方的工具,或者是平臺,其實沒辦法把數據放在那。我們現(xiàn)在每個月都在騰訊云上有超過100TB的數據放上去,新增的數據,所以這個量級是非常非常大的,對我們來講它本身是很有區(qū)分度的。
在未來當然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是這個我覺得是一步一步的國家。但是科技創(chuàng)新不僅僅是在人工智能的方向上,因為這個事情是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更有趣、更有效,連接變得很不一樣。但是在孩子們的體驗上,其實也有很多科技創(chuàng)新的方式,比如我們的老師都用在一些AR的桌面的工具,當他講到一個火車的時候,他的屏幕上跑出一輛火車,講到恐龍跑出一個恐龍來,然后這個也能夠給自己戴一個什么皇冠,或者換一下自己的背景,跑到非洲去了,所以這時候就是很有意思的東西,都可以讓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或者學習的這樣一個認知變得很不一樣。
而這時候我想在科技創(chuàng)新的這個方向上,會有很多很多的新的一種創(chuàng)新,它的大方向就是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有效。
記者:最后一個小問題,目前在海外的運營,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米雯娟:其實最大的困難是這樣,我覺得因為我們還在一個測試的跑通期,所以很多的需求,但是這個需求我們也沒辦法一下子滿足。因為需求很不一樣,有兩類,一類是有中國的根源的,比如說這些移民的家長,或者是海外的華人的家長,另外一類人就完全是外國小朋友,一點都沒有,從零開始的。所以這時候兩者之間都不同,那我們這么多學生沖過來的時候,我們怎么滿足這個需求,所以我想可能還是我們在不管內容的構建上,還有我們老師的這個師資的培養(yǎng)上,都要更快,才能滿足這樣的需求。
所以我們是把品質先做好,才去做這個放量的過程,但是家長們每天再說,你們能不能更多的開放一些名額,讓我們可以來報名學習中文。最近我不知道為什么,中文好像突然變得這么火,但是我們在八月份公布的時候還沒有這么火,最近幾個月吧,我覺得小朋友學中文的熱情變得特別特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