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場戰爭已經打響
目前來看,互聯網征信主要適用3大領域:共享租賃、金融和電商。主要用途有3種:免押金、貸款和分期免息。
而第三方征信機構所做的,其實是一個居中權衡的工作。一面是對用戶風險的精準把控,一面是對接入的企業和商戶做風險規避,以及利益保護。
比如,在信用免押方面,小藍等共享單車倒閉導致押金無法取出的事件固然是輿論焦點;但同時,對共享產品的使用,如無法確保用戶信用,也會引發破壞和無處追責等問題。當然,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分析,押金本身是一個破壞體驗的中間介質,無論是騰訊信用分還是芝麻分,都旨在創造一種信用條件下極致、快速的互聯網體驗,在絕對可信的環境下,是可以讓物品所有權轉讓、使用權過渡先行的,支付行為可以后續完成。
同時,信用免押也正好符合小程序用完即走的理念,在90%的共享單車都已經宣布接入小程序之后,「騰訊信用分」可以為用戶帶來更易于接受的使用體驗。
不過,就像前面所說,征信必須要兼顧個體和企業雙方的利益。盡管用戶側會完全歡迎信用免押的推行方式;盡管繳納押金這件事,共享企業也知道并不可長久。但是,平臺方必須為企業找到一種更好的利益協調方式,以規避財產風險,彌補押金入賬空缺。在這方面,善于讀懂商家需求的芝麻信用已經開始行動。
11月22日,芝麻信用所宣布推出的10億元信用免押,主要用于引入保險、運營鼓勵等機制,以免除商家的擔憂。當騰訊信用仍處于初期探索的階段,芝麻信用的高補貼政策無疑將征信帶入到了下一個戰場。從近兩年,支付寶狙擊微信支付,再到芝麻信用的舉措,可以看出,支付寶在用戶使用慣性偏弱勢的情況下,通過商家運營與補償,切中了B端痛點,這樣無疑會帶來商家推薦意愿與資源的傾斜。
而針對互聯網征信的另一大用途,網絡貸款,支付寶則顯示出自己強勢的另一面。支付寶為了更好保護消費者權益,規定其生活號上展示推薦的貸款產品綜合費率不超過年利率24 %;與此同時,受到「中國計劃清理整頓157家已有網絡小貸牌照的機構,只保留大型國企和大互聯網主體兩類持牌機構」的消息影響,趣店、簡普科技、信而富、宜人貸等網貸股紛紛陷入大跌。近日,支付寶更是下發公告,針對違規的生活號進行處罰,共計下架了現金卡等77款貸款產品。
以第三方征信為準繩,兼顧用戶和企業的利益與風險,平臺方事實上成為了執法裁判,如何吹好執法哨?對于支付寶來說已經駕輕就熟,對于微信則需要再學習。
當然,無論是騰訊信用還是芝麻信用,最大的想象空間,還是在于消費場景下的分期和借貸。「芝麻信用」早已經接入了天貓和淘寶,「騰訊信用」也可以與微信中的電商小程序結合。隨著第三方支付和小程序的普及,信用分還可覆蓋線下的消費場景,比如「騰訊乘車碼」的先乘后付等。
金融領域是騰訊和阿里的必爭之地。盡管騰訊信用一直不愿意被暴露在高光之下,但事實上,「騰訊信用分」是騰訊多個業務間非常好的潤滑劑和連接器,它的意義不只是微信和支付寶的一場戰爭,而有可能是微信和支付寶的最后一場戰爭。這次,騰訊信用還會后發先至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甜找出15個字是什么?漢字找茬王找字甜關卡2023-04-10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