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加濕器正成為家庭及辦公室的常用品,人們習慣于在加濕器中添加精油、殺菌劑(消毒劑)等用品,卻未曾想到這種做法很可能讓自己患病或致死。近日,“韓國加濕器殺菌劑致死事件”在網上引發熱議,自2011年起,韓國約1500人因此受害,超200人死亡。這件五年前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是韓國有史以來涉及消費品的最大丑聞之一。因韓國檢方披露案件的最新調查進展,再次回到公眾視野。
國內的加濕器殺菌劑是否安全呢?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網絡銷售殺菌劑的生產廠商多數沒有衛生許可證,更無法提供產品成分的安全認證。一瓶瓶毒性堪比“8·4消毒液”的殺菌劑完全靠廠商的口頭承諾來為其安全性背書。
沒有衛生許可證,用寵物做實驗
在韓國加濕器殺菌劑致死事件中,韓國保健福祉部在調查和實驗中認定,“加濕器殺菌劑”是導致孕產婦等罹患不明肺病致死的元兇。2011年11月,韓國食藥處對市場上銷售的所有加濕器殺菌劑進行了回收處置并銷毀。
“與空氣相關的小電器,一般家庭使用最多的是加濕器和空氣凈化器,一個是通過風動裝置把水霧擴散到空氣中,一個是把空氣通過機內的過濾器清除污染,所以空氣凈化器只能除菌不能殺菌,有些廠商和用戶就想到在加濕器里加殺菌劑,擴散到空中殺毒。”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測試技術研究所所長魯建國說。
4月27日,阿里巴巴、京東、淘寶、1號店等電商平臺,加濕器殺菌劑依然在售,其中不乏生產殺菌劑的生產廠商。一家生產加濕器除菌除臭液的廠家告訴《IT時報》記者:“產品的主要成分是食品添加劑次氯酸,殺菌效果和8·4消毒液沒有任何區別,能在10秒中快速殺菌,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喝了也沒事。”廠家無害的依據之一是將殺菌液噴灑在寵物眼中,寵物并無不良反應。其他生產廠家及一家中國臺灣殺菌劑的代理商也向記者承諾,成分無毒無害,可在加濕器中霧化使用。
根據《消毒管理辦法》第二十條: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生產企業應當取得所在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后,方可從事消毒產品的生產。可關于衛生許可證,上述廠商均無法提供。
一位從事消毒液生產的行業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衛生許可證只能證明你可以從事消毒液生產,消毒液成分是否安全的認證,在國內并無強制性要求,許多小廠商會花錢找醫院、學校做認證,沒什么權威性。”
對于廠商口中已將產品用在寵物身上實驗的說辭,該人士透露:“這是個長期過程,一個認證機構確定消毒劑產品是否無害,至少要幾年的跟蹤實驗,有時即使有害,企業也會隱瞞。”此次被韓國檢方特別調查組調查的殺菌劑生產商利潔時,從2001年開始,就已經陸續收到殺菌劑副作用報告,但是一直沒有采取措施,并企圖隱藏產品毒性的檢測結果。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國內消費者對利潔時該品牌名稱并不熟悉,但其旗下品牌滴露(Dettol)卻是大名鼎鼎,中國許多家庭都使用該品牌的消毒液、洗手液等產品。
殺菌劑安全竟無人管記者被踢皮球
市場上在售的加濕器殺菌劑,誰能保障它的安全性?又是誰在監管?當記者試圖厘清責任監管部門時,卻在兩天內被多個部門踢皮球。
4月26日,記者撥打12365質量監督電話,詢問如何保障消費者使用加濕器殺菌劑的安全性時被轉至質檢部門,質檢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該部門只會針對加濕器本身進行抽查,加濕器中使用的殺菌液是否合格、成分對人體是否有害等問題應詢問衛生監督部門。
4月27日,記者撥打962223衛生監督熱線,該部門工作人員稱衛生部門主要檢測殺菌劑的消毒功能如何,是否有衛生部門許可證等,至于加濕器殺菌劑成分安全問題要咨詢質檢及工商部門。
無奈之下,記者只好撥打12315工商投訴熱線,卻被告知應去詢問食品藥品安監部門。最后,當記者撥通12331食品藥品安全熱線后,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殺菌劑安全問題請詢問衛生部門,撥962223衛生監督熱線。
兩天的兜兜轉轉,記者像皮球一樣在各部門之間被踢來踢去,殺菌劑成分對人體是否有害?它所引發的安全隱患誰來管?在這一刻,除了醫生,沒有人愿意站出來回答。
4月27日,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長白春學告訴《IT時報》記者:“商家承諾不足以取信,加濕器揮發出的殺菌劑化學成分被使用者的氣道吸收,久而久之可能會導致呼吸道疾病甚至是肺病,但目前還無法說明是什么成分導致患病。此外,一般情況下,人在47mmHg的空氣濕度下感覺最舒適,不到30mmHg的自然空氣經過我們的鼻腔呼吸加濕也能達到標準,無需太過飽和的空氣濕度。”對于已經習慣使用加濕器的用戶,白春學建議,一是無需再添加任何殺菌劑,使用純凈水加濕即可,二是要注意清潔,常使用酒精擦洗加濕器,抑制細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