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晚間,阿里巴巴對外發布了最新一季財報。其中的關鍵數據有幾個:Q3營收345.4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2%,利潤163.5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5%。此外,這次財報中還首次公布了口碑、釘釘等業務的情況,這是阿里巴巴首次在財報中披露非電商業務的數據詳情。
從財報數據看,O2O平臺“口碑”的Q3營收達到158億元人民幣。農村淘寶觸及300萬個農村家庭、1200萬農村人口。并且有超過200個全球品牌旗艦店在天貓開張。釘釘方面的數據是,覆蓋超過100萬家企業和組織。此外,阿里云還實現收入同比增長126%,連續三季度同比翻倍增長。菜鳥網絡實現了北上廣蘇杭成都武漢的當日達服務。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幾點:1、阿里巴巴在這一季度是全面開花,包括口碑、釘釘、農村淘寶、阿里云等業務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已經到了可以拿出來“炫”一下的時候;2、在中國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阿里巴巴卻沒有收到經濟下行的影響,反而實現了逆勢增長;3、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這些數據表明,阿里巴巴已經不再只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一個為新經濟提供技術服務驅動的互聯網公司。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下財報和阿里的各項業務:
1、口碑
準備甩賣美團股票后,阿里開始支持旗下的O2O平臺“口碑”,從2015年Q4開始,口碑的營收已經實現了158億元。這個數字雖然還無法撼動與大眾點評合并后的美團,但是已經可以用初戰告捷來形容。這次阿里披露的數據看,口碑業務在2015年12月的日均成交已經超過500萬單,距離這家公司成立只有半年時間。未來美團點評需要面對董事會中京東、騰訊以及一系列財務投資者,而背靠阿里的口碑只需要全力搶份額就行了,所以O2O業務未來鹿死誰手恐怕還不好說。
2、釘釘
從這次財報披露出的情況看,釘釘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已經積攢超過100萬的企業用戶。與社交溝通平臺不同的是,過去以來,騰訊通RTX一直以來幾乎壟斷了企業通訊市場,除了網易這樣的公司使用POPO這些自主研發的內部通訊工具外,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其中包括騰訊在很多領域的對手都在使用騰訊通RTX。而阿里釘釘的推出則打破了過于以來騰訊的壟斷,那些與騰訊有競爭關系的公司紛紛開始使用釘釘作為企業內部通訊工具。另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為了迅速搶占份額,釘釘這款產品對企業用戶實行免費策略,另外在功能上也晚上了很多騰訊通RTX所不足的功能。財報披露,包括復興集團、汽車之家、分眾傳媒、優酷土豆等已經是全面使用釘釘。
3、阿里云
財報顯示,阿里云在2015年Q4營收8.1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6%,并且連續第三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阿里巴巴在財報中也表示,云計算業務的高速增長得益于阿里云不斷擴展國內外市場,并提供豐富的產品和世界領先的技術。提供云服務的公司很多,但是在這個紅海市場能夠實現連續3個季度增長的,恐怕只有阿里云。
4、財報超市場預期
除了口碑、釘釘、阿里云這些業務外,從財報看,阿里本季的財報也遠遠超過市場預期,此前根據湯森路透的調查顯示,市場分析師此前平均預計,阿里巴巴集團第三財季營收為人民幣333.3億元,每股攤博收益為人民幣5.78元。而阿里巴巴的實際營收達到345.43億元,基于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人民幣191.11億元(約合29.50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為人民幣151.03億元。EBITDA利潤率為55%,而上年同期為58%。
財報中還顯示:這一季度實現88個城市次日達的菜鳥網絡,已經完成和蘇寧物流服務對接,將整合全球供應鏈,攜手國內外的物流合作伙伴,如新加坡郵政、美國郵政、巴西郵政、蘇寧、“四通一達”等,繼續推出高效、安全、特色的物流服務。2015年的雙11成功吸引了1.15億消費者參與,其中3000萬購買了國際品牌,同時這一季度天貓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可口可樂、星巴克、Woolworths等超過200個全球品牌旗艦店。
結論
曾經與接受了阿里投資的魅族高管聊天時,對方說,拿阿里的投資不僅僅只是錢,而是看重阿里平臺下大數據的價值。從這次阿里財報中披露的情況看,這家公司也越來越不像是電商公司了。只是作為一個通過大數據來為新經濟提供驅動的互聯網公司,下一步會投哪些領域呢?這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