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黑五”只是作為一小部分“海淘族”血拼的盛宴,而如今,隨著電商開始第二輪的擴張與爭奪,加之政策方面利好,讓中國跨境電商在2015年集中爆發。這一年里,傳統零售商、海內外電商巨頭、創業公司、物流服務商、供應鏈分銷商紛紛入局,在所謂的電商領域最后一片藍海——跨境電商領域跑馬圈地。
互聯網巨頭天貓、亞馬遜、京東、網易等強勢涉入,加之唯品會、聚美優品、蜜淘、洋碼頭等垂直電商或創業公的跨境大流,一場混戰的同時也在加劇行業的洗牌。如果說2015年是跨境電商的一場突圍戰,那么接下來成功突圍后的“幸運兒”可能更多地要思考2016年的一場圍剿戰:競爭激烈之時如何把控風起之后的節奏,大風口過后會不會摔下來?跨境電商未來應該朝那邊飛?……
政策紅利褪盡,先保輸血或造血能力
政策“清風”吹過,行業痛楚仍難掩。尤其當政策紅利2016年一步步褪盡后,跨境電商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近期關于跨境電商新政的消息不斷傳出,直購進口模式將繼續執行行郵稅方式,但取消50元免收額;網購保稅模式則實施綜合稅,具體稅率是“關稅+增值稅”的七折,并取消免稅額度。這無疑將降低跨境電商模式的價格優勢。加之2016年初人民幣大幅貶值在外匯市場引發的強烈地震,匯率波動暴露出的問題讓中小跨境電商們不得慎重思考自己的資金實力尤其是美元儲備能力。
2016年整個大環境的不穩定性勢必會帶來跨境電商行業一輪倒閉潮。所以最穩妥的大前提便是要么京東、天貓、網易這樣本身就擁有雄厚資本和原有產業支撐的第一梯隊企業,擁有強大的自我造血能力;要么選擇背靠BAT巨頭,提供輸血、輸資源。像憑借一年時間成功逆襲的網易考拉海購,其背后的巨大資金實力或許是其最大的“殺手锏”。數據顯示,網易已經成為美國中概股里的四號位選手,市值超過230億美元,僅次于阿里、百度和京東。網易考拉海購可謂不折不扣的“富二代”。網易考拉海購CEO張蕾此前也坦承,價格戰是吸引用戶最快速的方式,而持久的價格戰依托的正是網易龐大的資金和金融能力。
拼完價格,最終過渡到拼正品
早期跨境電商的發展會依靠價格優勢、品類豐富度,但最終還是會回歸到零售層面的競爭,而品質將是第一要義。但從誕生之日起,電商似乎就未曾擺脫掉假貨的困擾。前段時間微博上大V留幾手和聚美優品CEO陳歐就針對孬貨掀起了一場撕逼好戲。蜜芽也因曝出銷售假貨日本BETTA奶瓶的丑聞,在母嬰領域引發眾怒。尤其是類淘寶的C2C模式,致命傷就在于“正品難保證”。
所以正品直采將成為2016年各家發力方向。
像天貓國際針對母嬰和食品保健類目提高門檻,沒有品牌商授權將會下架處理。以及網易考拉海購——憑借自營對商品渠道的有效把控,“正品、低價”已經成為考拉海購的核心競爭力。這與網易一直秉承的工匠精神契合,但工匠精神背后必然以浩繁的工作量做支撐。網易考拉海購在近一年的發展過程中也深入亞、歐、美、澳四大洲近百個全球一線尖貨供應地,直接對接品牌商和工廠,從源頭杜絕假貨存在。目前網易考拉海購已經與璽樂、惠氏、松下、三井物產、LG、Emart等在內的數百個全球頂級供應商建立直供戰略合作關系,并與中國海關聯合建立商品二維碼溯源體系。從這點看,將跨境電商作為一個產品而非一盤生意來考量依然將是最樸實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路。
線上+線下合力強化用戶購物體驗
洋生意并沒有想象中好做。網易考拉海購方面曾指出團隊初創時曾考慮用戶海淘中幾大體驗痛點——語言、支付、正品、時效等。也因此針對其中的時效性痛點,網易考拉海購選擇自營模式,砍掉周轉環節,實現和國內網購同樣的到貨速度。
現實中體現時效的尤其在退貨過程。雖然商家承諾免費退貨,但是國際快遞也大費周章,另外還要申請國際退款,整個流程將近兩個月。還有很多3C產品跨境銷售到了中國,無論換貨還是維修都不容易。
所以在購買支付完成前,體驗將變得十分必要!2016年我們會看到來自線上線下雙向發力,不排除線上利用更便捷的VR等技術手段增強購物體驗,同時也將紛紛建立線下跨境電商產品體驗店:一方面,現有的電商企業繼續引領跨境電商風潮的同時,將轉向向線下存量消費體要市場,建立一個個跨境電商產品的020體驗店;而與此同時,我們將會看到實體商家也將紛紛上線跨境電商頻道。如同廣州廣百集團一樣,宣告上線跨境電商頻道,并開設3家線下體驗店。
重磅武器——供應鏈優化
供應鏈可謂跨境電商的生死戰場,各跨境電商平臺都在加強優化。網易考拉海購截至目前已經建立了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依托專業采購團隊和大量資金儲備,可以快速從原產地進行批量化、規?;牟少?。與此同時,網易考拉海購在杭州、寧波、鄭州、重慶已經擁有超過15萬平米的保稅倉儲,成為跨境電商中擁有保稅倉規模最大的企業。
網易考拉海購采取的B2C自營直采模式曾被外界認為過于笨重,但其更加考驗對供應鏈的控制,隨后外界看到網易考拉海購在運營的輕盈和用戶體驗方面的提升,平臺、推廣、支付、海外運輸、倉儲等,均不需要海外商家考慮。隨之也在商品質量上占據了有利地形。
站在新興的風口上,跨境電商事實上在下一盤大棋:玩的是配置全球資源,涉及面廣、產業鏈長,因而幾乎沒有任何的平臺或商家能夠一手遮天,2016年在整體行業發展之時,外界看到跨境電商領域出現類BAT巨頭的希望寥寥。
戰略層面,正如我們經常將電商拆分為“電”、“商”兩部分一樣,跨完境的各商家接下來可能將更多地將回歸零售層面的競爭——品牌,供應鏈和服務體驗。理性者將不是越來越多地專注在“海”上面,而是更多地專注在“淘”,以品牌上面的專注和調性方面的培養挖掘忠誠用戶,就像網易CEO丁磊認為的那樣——“跨境電商企業所做的事本質上是一種共享,即在全球范圍內共享好的商品、好的生活方式”。無論如何,我們不僅在2016年期待在圍剿戰役中“篩選”出的優勝者,更愿意看到通過這樣的大混戰,重新改寫國內電商格局的機會和新增長點。(王小琉)